|
總結了幾個高層設備布置的規范,歡迎批評、增補 主要是公共部分的。
1、 防火門的問題:自動滅火系統的設備室、通風、空調機房、水泵房,消防控制中心-甲級;電纜井、風井、垃圾井、排煙氣井-丙級;其他-乙級。
2、 疏散指示燈:直線間距20米,轉角間距10米,方向改變必須增設。
3、 消防前室:設一個消火拴,此消火拴不用作前室以外。
4、 機械排煙:無自然通風的超過20米的內走道,有自然通風的超過60米的內走道,間距30米。
5、 機械防煙:不具備自然排煙的防煙樓梯間(前室不設),具備自然排煙的防煙樓梯間的不具備自然排煙的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和合用前室。封閉避難層 規范內容:
7.6.1 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除面積小于5.00m2的衛生間、廁所和不宜用水撲救的部位外,均應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7.4.6.3 消火栓的間距應由計算確定,且高層建筑不應大于30m,裙房不應大于50m。
7.4.6.8 消防電梯間前室應設消火栓。
9.2.1 高層建筑的下列部位應設置應急照明:
9.2.1.2 配電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煙排煙機房、供消防用電的蓄電池室、自備發電機房、電話總機房以及發生火災時仍需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
9.2.1.4 公共建筑內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內走道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
9.2.4 疏散應急照明燈宜設在墻面上或頂棚上。安全出口標志宜設在出口的頂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標志宜設在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距地面1.00m以下的墻面上。走道疏散標志燈的間距不應大于20m。
8.3.1 下列部位應設置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
8.3.1.1 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
8.3.1.2 采用自然排煙措施的防煙樓梯間,其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前室。
8.1.3 一類高層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高層建筑的下列部位應設排煙設施:8.1.3.1 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
8.4.4* 排煙口應設在頂棚上或靠近頂棚的墻面上,且與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鄰邊緣之間的最小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0m。設在頂棚上的排煙口,
5.2.7* 設在高層建筑內的自動滅火系統的設備室、通風、空調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1.50h的樓板和甲級防火門與其它部位隔開。
消防電梯6.3.3.6 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其它電梯井、機房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隔開,當在隔墻上開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 高規》中的防火門(重要!作圖相關 1、 甲級防火門
防火墻上的門(自行關閉)
鍋爐房(鍋爐≤2tx3)與其他部位隔墻上的門
油浸變壓器室(≤630KVAx2)與其他部位隔墻上的門
柴油發電機房的儲油間與機房之間的防火墻上的門
消防水泵房的門
滅火設備室與其他部位隔墻上的門
設有<1立方米中間儲罐的單獨房間的門
消防電梯機房或井道與其他機房、井道之間隔墻上的門
通風機房、空調機房與其他部位隔墻上的門
2、乙級防火門
歌娛場所與其他部位隔墻上的門
中廳回廊上的房間門(自行關閉)
與中廳相通的過廳、走道門
防火墻兩側間距小于2米的固定門(窗)
樓梯間及前室、合用前室的門
11層以下單元式 住宅不設封閉樓梯間時的住戶門
開向前室的住戶門
室外樓梯的疏散門
地下(半地下)室不與上部共用樓梯間時首層與其他部位隔墻上的門
地下(半地下)室與上部共用樓梯間時首層、地下層入口處的門
3、丙級防火門
僅用于電纜井、管道井
4、幾點說明
1~3分散見于《高規》各處,邊復習邊總結匯總如上,如有遺漏請網友補充。
個人認為非常重要,知識題與作圖題都需要。
凡有火災危險處的門、設備用房的門均為甲級防火門、疏散用門均為乙級防火門。
好像對配電室門、發電機房的門未提出防火門要求。
有些門易被忽略,如室外樓梯的疏散門等。 地下室存放可燃物,超過30kg/m2的房間,甲級防火門 問過搞設備的,配電房的門:與消防有關的當然是甲級,一級負荷甲級;二級負荷乙級;樓層丙級即可,可去年的答案是乙級,而且去年題目沒說配電房是干什么的,暈啊!那位高手指點迷津? 高低規是不一樣,但區別有限。低規中一般設備室的門為乙級。其他基本相同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2.2.5
1 放騎樓建筑的底層外墻面至道路紅線距離不的小于3.5米.
2 騎樓凈高不得小于3.6米.
3 騎樓地面應與人行道地面相平,無人行道時應高出道路邊界0.1-0.2米,表面鋪裝平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