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jpg (100.52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2-23 20:22 上傳
35圖6.jpg (130.17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2-23 20:24 上傳
studio-3.jpg (92.54 KB, 下載次數: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
2012-2-23 20:15 上傳
studio-2.jpg (123.44 KB, 下載次數: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
2012-2-23 20:15 上傳
studio4.jpg (126.88 KB, 下載次數: 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
2012-2-23 20:14 上傳
未命名.jpg (117.22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
2012-2-23 20:14 上傳
這些圖紙是用什么軟件做出來的呢?有解惑的么?》
急求啊。在線等答案……………………
實在是被迷惑的太狠了。。國內有些院校也可以做的出來,但是一個都不認識,只能來著發帖,希望有識貨的大大指點!
奉上網址http://studioworks.gsd.harvard.edu/studioworks/studioworks.html
發這貼,有許多牛人指出個人的誤區。無限感激。。 但我還是想為自己辯解幾分。 1、上這個網站的目的 我雖然是園林大四快畢業的 學生,但電腦裝 CAD、SU的時間加起來沒有超過1個月,呵呵,之前的幾年一直在看理論,1月份考完研之后發現有許多東西根本不知道別人是怎么表現的這么好的,發現自己學了那些生態規劃,場論,雨水管理,城市設計基礎理論之類的東西幾乎全部處于文字的狀態,于是開始裝載那些制圖軟件,但總也無法達到那種效果,于是發了這個帖子詢問,只是想達到克服技術上難題的目的,所以,無比感謝一夜刀蟲以及其他幾位網友的指出,指明了一個方向。因此,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學習技術的平臺,我沒想過在這里學習設計或者其他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我覺得書本會更為直觀詳細,若有人同樣對先進的 景觀設計理念感興趣,我想推介幾本書和 雜志給大家:《 landscape urbanism》、國內國外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雜志、普林茨的《尋找城市失落的空間》、《景觀規劃的環境學途徑》、相關建筑基礎《空間與建筑師》等等。呵呵呵,什么設計結合自然之類的就不提了,這些書籍對于理解城市空間景觀都有幫助,現在國際上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可以多關注UPENN,GSD的studio課程和導師動態就可以分析的出。生態是大方向吧,landscape urbanism(景觀都市主義)已經不可阻擋了!這些學術性的東西就不太多解釋了。 以上推薦只是個人的粗淺涉獵,若有不同聲音大家一笑而過就好,不必深究,畢竟20歲的年紀,誰就選定了一輩子的研究方向呢……呵呵。
2、我對于圖紙的認識 一個圈表示一棵 樹和一顆渲染了 3個小時的3D樹,本質上有什么區別? 答案是沒有區別。 但是設計不是設計師按照個人的喜好自由意淫,下面眾回復中就有某筒子說presentation(解說)也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的,我覺得圖紙也是一種解說,所以你不能為了方便把樹通通畫成幾個圈。大家想必肯定聽過Gary那個建筑瘋子,他的草圖你是沒可能理解的,但是他的背后有一個強大的團隊會幫助他把一根根混亂邏輯的線條出成一個個亮瞎金克拉的建筑方案。但是這世界上只有一個Gary,而且若是沒有背后的團隊,他也許和瘋人院的病人沒有多大差別。國內的景觀中設計和效果制作分離其實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但是作為一個學生,誰幫你作圖?然后技術不佳的你硬生生把一個一流的方案表現的三流都不如 !這就是悲劇~~~ 所以你必須畫好你的圖紙,使別人理解他。這要求我們以極大的熱情去繪制,這其中的過程也是理解現狀,空間,材質,生態的過程。而這,我相信一套熟練的技術會幫助制圖速度上升不止一個檔次,而我只是找了這個貌似比較繁復的一套。但是我卻相信我要是有了一套流程,再難也只是幾張圖紙。我不止一次說過看這個哈佛 studio中要多注意別人的景觀推出過程,我想哪怕是壇子里的大大也沒有理解推出這個詞。事實上,景觀設計我更喜歡稱之為 景觀研究,尤其是本人關注的重點尺度上向來偏大,它不是個人的構圖愛好,也不是某種圖騰崇拜(動不動說整個平面看起來像個飛機,誰會看全平面的?嫦娥?)。所以, 圖紙一定要表現出你的過程:現狀,分析,理解,構思,探索,成形,方案,或許更多……這也是學生和工作的圖紙最大的差別。商業性的圖紙只需要最終效果展示在甲方面前,所以很生硬的排版,很功利的意圖…… 作為一個學生,你必須鐘情你的圖紙……他是你的孩子。一份表達充分圖文并茂的圖紙抵得上幾十篇論文…… 這一節對學生有借鑒,對工作的人就沒了。呵呵。
3,為什么是這種風格? 個人有出國的打算,國外的 學校基本上就是這種風格,而且確實被這種風格給迷倒了。呵呵,這個理由過于主觀,不能過分占用大家的時間,不過分細述! 同樣是走路,有的人風度翩翩,有的人被人笑了一輩子。但他們誰不是達到了走路的目的呢?而那個風度翩翩的有覺得這樣走路很難么?但是那個被嘲笑的就會覺得很難。所以我們要習慣作出優秀的圖紙,這樣往后的路才能平坦!
再舉幾例,梁思成的建筑畫曾經在賓大拿獎拿到吐,俞孔堅的GIS軟件掌握的曾經是GSD里面最牛的那個,吳良鏞也辦過畫展……
習慣性做好的圖紙,這也是對剛接觸軟件的自己的要求。計劃花3至幾個月掌握一套制圖技巧……
4,設計的本質 回復中不斷有筒子指出我偏離了設計的本質。 對此我在這只問幾個問題: 柯布西耶和密斯的建筑到底是如何把握了20世紀設計思想的大體走向的?這其中是否有許多相通的東西?這些可能存在的相通的東西是否就是設計的本質……? 不得而知,在壇子里大多看的是大家的成長,沒看出大家有誰去探索這一類更為本質的東西……
作為一分自白書,我還想多說一句,既然常常自以為自己在學習這個世界上最頂端的景觀,為什么不能學最頂端的表現呢。關鍵是心得與熟練度而已……我自己的方法是閱讀+做大師作品分析,后者是把許多東西融成做一件事的過程,不可小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