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選擇將以上兩種方式結合。
先在場地中央設定一個大的購物體驗區域,然后在其外圍發散式地設置產業鏈功能空間,前期和中期與農場作物聯系較為密切的部分置于靠近農場的基地北側,后期部分則與禮堂等休閑區結合置于場地南側。
組團分區設置完成后置入建筑體塊,外圍研發中心功能形成環形的產業鏈,且每個階段的功能空間都并列在購物
廣場的外圍。
說白了就是加個大中庭,圍著圈布置。典型的商場模式,只是嫁接給了超市,還是個變異的超市。
規劃完成后,就要根據建筑外部的農場分布、人流方向結合產業鏈流線,對每個階段的功能體塊進行調整和內部空間的劃分。
首先根據外部農場作物類別,將農場分為種植場和養殖場兩個部分,然后根據分區將生態環境延伸到內部空間。同理把前期研發體塊進行分區,碎化后調整大小形狀。
插入局部售賣空間,使消費者從外部生態環境引入到中央購物超市,形成小型前期購物體驗區。
然后將其與購物體驗空間進行結合,結合辦公空間設置采摘收集區,辦公人員流線與消費者流線在售賣空間聚集,形成食品產業鏈前期的購物體驗。
中期部分按照研發和實驗兩個階段對產品鏈進行分區,延伸農場生態環境并調整空間大小和形狀,同時為中央開放的購物廣場提供多向出入口,方便農場消費者隨時進入。
在研發室的端部插入局部售賣空間,使消費者從中期農場生態環境引入到中央購物超市,形成小型聚集購物體驗空間。
在功能空間靠近農場外圍設置研究室、實驗室,再將包裝間與售賣空間進行結合,形成食品產業鏈中期的購物體驗。消費者可以通過售賣空間見證運輸消毒等監測過程,最終在對商品包裝之后對商品進行自行挑選購買。
后期的研發體塊分為餐飲和休閑平臺兩個部分,根據南側場地中的樹林調整其大小位置,形成中央購物廣場的主入口開放空間。
在餐廳等加工體塊一側設置售賣空間,將消費者從外部生態環境引入到中央購物超市。在入口區域形成聚集購物體驗空間。
在后期的加工階段,消費者可以選擇在貨架進行購買,或在餐廳和休閑區進行購買品嘗,因此可以與任務書中的餐廳進行結合并設置加工間與貨架售賣空間,完成對產業鏈后期的購物體驗。
插入圓形禮堂,調整中期體塊位置方向,用活躍的informal購物廣場空間平衡研究中心的辦公功能空間,形成一個以購物體驗為中心的“超市
綜合體”。
然后對周邊的產業鏈組團進行功能碎化和重組,提取部分研發功能空間置入到購物廣場,進一步對貨品分類組織,豐富中央廣場的購物體驗空間。
售賣空間與公共社交空間在不同時段提供多種可能性。在平時提供售賣休閑空間,也可以提供小型演講空間和體驗空間;大型
活動時可以變成大面積會議
論壇;舉辦展覽活動時,也可以增加更多小展臺限定空間。
插入垂直交通,在組團功能體塊上方布置休閑、綠化以及餐飲空間,提供更多的活動社交空間。
在廣場周邊及內部設置大小不同的綠色休閑區域,將原本的樹林景觀置入,結合產業鏈售賣空間形成生態背景。
屋頂空間結合設置垂直綠色休閑區,把屋頂的休閑活動空間連續起來。
插入框架結構,支撐周邊碎片化空間同時支持中央廣場上方的屋頂系統。
調整柱網高度及范圍,使屋頂起翹,更好的向環境開放。
開設天窗,為綜合體內部空間提供豐富采光,滿足
室內植物生長需求。
最后延續基地內部農場機理和周邊環境,賦予建筑透明
表皮和輕盈的屋頂材料。打完收工。
這就是Clément Blanchet Architects設計并中標的法國家樂福研發中心。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過程。
至此,原來一個單純的研究中心設計被建筑師演變成了一個休閑購物的“超市綜合體”。這個設計的重點不是僅僅增加了informal的購物空間,而是對家樂福未來轉型后的新超市經營模式進行了探討。
經濟學里有個“無可替代原則”。簡單說就是,如果蘋果和梨都是水果,那么蘋果貴了人們就會去買梨,梨貴了就會買蘋果。只有你不把梨當水果賣,比如說當治療嗓子疼的藥賣,也就是把水果屬性轉變為藥屬性,那么梨賣得再貴也會有人買。因為蘋果無法替代了。 再簡單說,就叫鶴立雞群。 老祖宗早就暗示你了重點不是腿長,而是物種變異。你得是只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