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景茶室位于塔山公園,威海市區一處對公眾免費開放的自然景觀公園。上世紀 七八十年代當地人在塔山上開山劈石留下幾處采石場,當地叫石窩子。政府擬將這些荒 僻的場地改造為公園景觀節點,服務于市民。巖景茶室便位于其中一個石窩子中。
項目概況 1. 塔山巖景茶室項目位于威海塔山公園。建筑坐落于塔山公園文筆塔西側坡地一處 采石場中,場地中巖石為自然暴露狀態,地勢較為平坦,局部有高差,周邊生長著繁茂 的刺槐林。 2. 總建筑面積 141 m2(地上一層),建筑占地面積 202 m2 ,建筑高度 4.3m,為低 層民用建筑,抗震基本設防裂度為 7.0 度,建筑使用年限為三類 50 年,耐火等級為一級, 屋面防水等級為一級,結構形式為鋼框架 結構。鋼構件涂覆防火涂料以達到耐火等級為 一級。 功能為茶室、公共休息區、公共衛生間、屋面可上人觀景,主要建筑材料為毛石 和銹蝕鋼板,實木框推拉門。 設計理念 塔山公園為威海市區一處對公眾免費開放的自然景觀公園,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山劈石留下幾處采石場, 現 將其改造為公園景觀節點,服務于市民,巖景茶室便位于其中一處采石場中。 石材被開采后形成的巨大巖壁,作為場地最獨特的景觀,與周邊刺槐林一起,被完整的保留。建筑選位 于場地內地勢較為平坦的西南角,利用場地高差搭建起聯系建筑屋面和場地的坡道,使屋面成為游客觀賞巖 壁的平臺。下面的茶室空間,則被幾個石墻形成的體量界定,這六個體量隱藏了所有的結構,使茶室成為無 柱空間,內部也各有其用——儲物間、衛生間和門室。折線形的建筑輪廓源于巖石和場地的自然形態,為避 讓現狀樹而形成的兩個內庭院穿插于毛石體塊和屋面之中。重要的是,當推拉門扇打開藏入門室后,室內與 室外的界線消失,建筑融入巖石與樹當中。 建筑采用鋼結構、淺基礎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采石場就地取材,直接用來自場地的毛石砌筑墻體,以 不修飾的狀態與場地對話。銹蝕鋼板屋面和木質門扇也以自然質感塑造建筑,使其生長于自然環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