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鄉土植物具有適應性強、抗性好、繁育栽培成本低的優勢,是建設節約型園林的重要資材。野生鄉土植物屬于珍貴的自然資源,其應用并不是簡單的"山苗進城",對調查發現的優良野生鄉土植物,應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與栽植試驗推廣,通過采種、扦插、嫁接、組培等技術措施促進鄉土植物的規模生產,充實城市綠化鄉土植物資源,為城市生物多樣性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在城市建設中,園林植物的應用多以喬、灌木為主,而對鄉土地被植物的應用較少。鄉土地被植物種類繁多,色彩豐富,抗逆性強,能適應各種不同的生態立地條件,既喜歡肥沃良好的土壤,也能忍受干旱貧瘠,有的甚至能在廢棄的 建筑渣土和深度陰蔽的林下生長并形成良好的覆蓋與 景觀效果,是園林綠化不可缺少的基礎材料。因此,在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除應用鄉土喬灌木以外,應增加鄉土地被植物的應用,達到"綠草鋪地、喬木遮天、花草點綴、黃土不露"的總體效果。
12-06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鄉土植物的應用.jpg (517.34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0-10 16:34 上傳
3、加強鄉土植物科學研究,建立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 目前,科研部門對鄉土植物重視和投入不夠,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外來植物上。對于一些私營的園林綠化基地來說,政府投入少,并且鄉土植物在市場上的銷售存在很多問題,所以大部分的私營園林綠化基地都不會選擇對鄉土植物進行大量投資和開發[6]。因此,政府應對鄉土植物苗木培育出臺一些獎勵政策,建立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由此增加鄉土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構建選種—繁殖—設計—栽培應用的完整體系。 4、提高人們對鄉土植物的認識。 在國內的園林建設中很多人都存在這種思想,那就是在選擇苗木上認為外來的植物屬于高貴植物,本土植物屬于低檔次的植物;很多人認為外來的一些新鮮植物才能提高園林的品味,而忽視了鄉土植物對園林和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真正影響。 5、恢復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綠地群落,創建動植物棲息地。 近自然群落的構建應以多類型的混合生物創造為基礎,模擬地帶性潛在植被,積極保護自然更新的幼苗幼 樹,并為其創造空間擴展的環境條件。以種類豐富的草地代替單一的草坪,依照地帶性鄉土植物輔以混播或混作,構建低維護自然野花群落。特別是在 公園、河岸、綠帶及人工林等地,恢復或重建部分近自然綠地群落,創建城市新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為野生生物的覓食、安居和繁衍提供良好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