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種類繁多,不同的果樹樹體高低、生物學特性以及綠化應用效果不同,所以我們在綠化的時候首先要了解綠化地的自然環境條件,把自然環境條件與進城綠化的果樹生態習性結合起來,以便選擇合適的樹種、品種,提高成活率。以"適地適樹"為基本原則,將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綜合考慮,認真分析栽植區域的土壤和小氣候特點,以選擇"鄉土果樹"樹種為主,盡可能的選擇本地已經多年栽培實踐、表現良好的地方優勢果樹樹種、品種,根據城市立地類型有針對性的選擇果樹樹種。避免引種、移植和管理不當所帶來的損失。選用 植物種苗時,盡可能地在本地選取和培育,堅持種苗本土化。
11-23城市綠化果樹樹種選擇的原則與要求.jpg (98.41 KB, 下載次數: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13 15:30 上傳
2、可行性原則 結合城市建設 規劃,選擇日常管理容易、壽命長、抗性強、管理粗放、病蟲害少、耐修剪、愈合力強的樹種,通過修剪能夠抬高或壓低樹冠,從而避免對車輛、行人和架空線路的影響。同時城市綠化地帶和一般果園不同,栽培管理條件一般不如農戶果園。因此城市綠化區栽培的果樹要求適應強的樹種,而且能夠為其提供良好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條件。樹種、品種的選擇要堅持科學性、可行性原則,以保證綠化果樹的正常生長和造景效果。 3、樹種多樣性原則 綠化樹種的多樣性是維護 景觀多樣性和實現自身循環發展的基本條件。用于綠化的果樹不同于一般果樹,樹種選擇時應盡可能多一些品種,做到品種多樣化,兼顧各種植物類型,使景觀富于變化,不單調,讓多種類型的植物,各展風姿,互為補充,相得益彰,以提高觀賞價值。同時,不同的果樹開花和結果時節不同,可以在不同時期展現不同的花相,向人們提供不同種類的水果產品,其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均能體現。將園林模擬成自然生態群落,充分考慮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的生態交互性,兼顧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盡量減少以人的暫時需求為中心,片面種植單一植物的現象,盡力避免因植物搭配不當而破壞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只有品類多樣化才有生態穩定性,只有植物生態系統穩定,才能對病蟲害有較強的抵抗力,從而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4、觀賞性原則 用果樹做綠化樹在實現綠化美化功能的同時,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必須注意把綠化美化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它的根本功能。因此,在選擇果樹的時候應選擇觀賞價值高、能夠自花結果的果樹品種,除了要考慮它本身的生態習性外,還要考慮與綠化地段的配置情況。如行道樹以提供綠蔭為主,要選擇冠大蔭濃、生長快的樹種,風景區可選擇冠、葉、花或果實部分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種類等。使不同的果樹在不同的時期、地點以其葉、花、果展示異樣的觀賞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