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從事園林綠化事業的工作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對我國水資源匱乏狀況不甚了解,尚未意識到節水的重要性。這一方面表現為設計人員在設計中或傾向于大面積草坪、大型水景等一些高耗水的 景觀,或缺乏對 植物生態習性的了解,不能合理地配置植物;另一方面表現為管理部門及管理人員在后期養護中,沒有采取有效的節水計劃和措施。基于此,當務之急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從業人員的節水意識,使發展節水型園林的觀念廣泛深入人心。節水型園林必將成為我國新型園林的主要建設模式。
11-22建設節水型園林綠地的對策措施.jpg (77.49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12 15:34 上傳
2.大力推廣節水型灌溉方式 在城市園林綠地的灌溉方式上,要大力采取節水型灌溉措施,對灌溉系統進行認真全面地設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園林綠地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考慮對天然降水的利用,還要注重鋪裝材料的滲水性;另一方面,在達到澆灌效果的前提下,不同的澆灌方式也是決定綠化工程能否節水的重要因素。 ①噴灌。傳統的澆灌不但浪費大量的水資源,而且還會出現跑水現象,使水流到人行道、 街道,或車行道上,影響周邊環境,不易產生地表徑流和深層滲漏。噴灌特別適合于密植低矮植物,如草坪、 灌木、花卉等。 ②滴灌。除了具有噴灌的主要優點外,滴灌比噴灌更節水(約40%)、節能(50%~70%)。然而,也因管道系統分布范圍大而增大了投資成本和運行管理的工作量。現階段,滴灌主要應用于花卉、灌木及行道 樹的灌溉上,而在草坪及其他密植植物上則應用較少。 ③地下滴灌。這是微灌技術的典型應用形式,是目前最新、最復雜、效率最高的灌溉方式。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水分蒸發損失小,不影響地面景觀,同時還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是園林綠地中極具發展潛力的灌溉技術。 3.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節水抗旱型綠地 從種植種類來講,喬灌木用水量較低,因此除了在城市中心 廣場等較為重要的綠地內保留一定面積的草坪外,應以種植樹木為主體。當然應根據地勢以及地下水位高低來選載抗旱、抗澇樹種,同時也根據土層厚薄選栽深根性、淺根性樹種進行調整,使不同生物學特性的植物在位置、高度、面積上適得其所,適得其量,從而營造一個節水抗旱、自我調節能力強、結構穩定的生態植物群落。 4.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改善和提高灌溉條件 在園林綠地建設中,應堅持將灌溉系統 規劃納入園林綠地規劃中,保證工程配套設施。逐步采用高標準的現代園林灌溉設施,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選用噴灌、微噴灌、滴灌等灌水新技術,開展園林用水、節水技術改革。另外還需要重視城市綠地系統總體規劃中的園林綠地水系規劃、合理選擇植物種類和使用保水劑等,在合理布局城市各類綠地,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態水景系統的基礎上,減少水分下滲和蒸發,提高水的利用率,盡量使水資源最大限度地被重復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