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壁紙教程說簡單簡單,說復雜復雜。
對新手來說,如果有幾個地方不懂原理的話就會想不通。
當然,你只跟著做不想的話也能做得很不錯。
基礎好看到里面幾點關鍵的技巧就能很快搞定這個教程
在ps中有許多種方式建立水彩的效果,許多很簡單的水彩效果你可以用濾鏡就能簡單的實現。在這個教程中,使用層的遮罩效果來實現。在你的設計中使用遮罩是讓你的作品更加的迷人和強大的方式。
我們先看下最終效果:
b_large_I2z9_1141000540a92d10.jpg (41.5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8 09:12 上傳
好了,看到效果圖了,別急著做,要先分析圖片,先自己大腦里想一下該怎么做。
很明顯,這張效果分兩個關鍵部分:
一 人物跟背景的融合,改變圖層混合模式就能做到這效果
二 關鍵部分,人物頭發使用水彩色塊代替。
(這步有兩個思路,1把人物臉部選取出來,再使用水彩色塊畫頭發;
2,把頭發的選區做出來,使用水彩色塊填充就可以了。)
作者主要使用第二種思路,那就是把頭發的選區做出來,填充水彩色塊代替頭發。
最關鍵的技巧就在這個頭發選區的制作了。
作者把照片調成黑白,加強下黑白的對比,結果是頭發是黑的,人物臉部其他是白色的
然后反相一下,人物頭發變白色,其他部分變成黑色了
再聯系到蒙版,在蒙版里面,黑色是隱藏,白色才顯示出來。
(做選區的時候,白色表示被選中,黑色表示沒選中,最簡單的列子是在通道里,隨便按住ALT再單擊任意通道就
能載入選區,這里,就是白色被選出來的。)
所以,方法是: 把反相好的人物復制,粘貼到水彩色塊的蒙版里就OK了。
其他關鍵地方:素材的選用很好(所以以后自己做東西的時候找到好素材能事半功倍,高手都會花大半時間去找素材,因為效果他們自己腦海里有了,也知道怎么做了。)
呵呵,這樣說的也許比較復雜,我建議你先跟著做完,然后再倒回來看這個分析
相信你能明白很多。
首先,在RGB模式下建立一個1920 X1200px的畫布,然后我找到一張吉姆 莫里森的圖片(你可以選擇用你喜歡的照片或者是你自己的照片)。復制、粘貼圖片到你所建立的畫布中,使用變換工具按住shift對圖片進行縮放,使它大小和畫布相協調。這樣使圖片變換后的分辨率保持不變,并且不會有拉伸變形的效果。
b_large_Sn0R_113d000317822d10.jpg (61.59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8 09:12 上傳
雖然在這里我對圖片使用了一個小小的技巧,沒有多大意義。接下來我將用一些過濾效果,對圖片的像素效果進行重新的排列。調整圖層的亮度/對比度,然后復制層。
b_large_Ko8B_113300003dcb2d10.jpg (161.3 KB, 下載次數: 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8 09:12 上傳
在復制的層使用濾鏡,選擇水彩濾鏡,將圖層命名為“水彩濾鏡”。
b_large_kb7D_113f000416a52d10.jpg (48.59 KB, 下載次數: 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8 09:12 上傳
選擇原始照片圖層,點擊圖像>調整>閾值。將原始圖層命名為“閾值效果”。
b_large_7bka_113300003e162d10.jpg (64.62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8 09:12 上傳
將圖層的混合模式設置為正片疊底,選擇“水彩濾鏡層”和“閾值特效”層,將兩個層合并。命名為”合成圖層”
b_large_zya4_113f0004172e2d10.jpg (71.73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1-8 09:12 上傳
下面打開從網上下載而來的素材圖片
截取圖片中的不同部分,并在文檔中復制所需要的部分
復制、粘貼從水印圖片中所選擇的部分,并將所有的圖層混合模式更改為正片疊底
回到“復合圖層”,選中剛剛合成的水彩效果圖層圖層并將其復制后拖入進文檔。為剛剛拖入的“layer 1”建立一個遮罩。按住alt,并點擊圖層蒙版按鈕,這時你會看到“layer 1”圖層旁邊會出現一個白色的蒙版。復制“復合圖層”按住ctrl+i ,翻轉圖層的顏色。這時圖層蒙版將隱藏黑色區域,僅顯示白色區域。回到圖層,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文檔呈現如下效果。
找到一些紙質紋理的圖片。將所選的紋理圖層混合模式更改為線性加深。
使用仿制圖章工具復制“layer 1”中的某些區域,使整個文檔最后效果看起來更加完美。
最后,加入一些水彩潑濺效果的圖片,或是加入一些更加有意思的文字。就像下圖加入的那些效果一樣。現在你就可以做出一張具有抽象效果的水彩設計圖片。你可以充分運用你的創造力和創新力打造出更絢麗的效果。希望這個教程讓你感到愉快。
到此這個教程就結束了
你做好了嗎?
當你跟著做完成以后,你再回到教程最初的“分析”里面去
也許對很多初學者就能豁然開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