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宜原則 適宜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常所說的"適地適 樹",二是與四周環境的協調性。適地適樹指 植物的特性要與立地條件相適應。立地條件是指種植地的氣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狀、光照強度以及濕度等情況。園林植物的特性包括植株高度、綠色期、開花期、花色、適應性等。目前大多數城市的綠化植物種類不夠豐富,這與對綠化植物的要求太高,過于追求完美或輕易否定有關。 2.根據綠化性質和功能進行配置 首先要確定園林綠化所要表達的主題,以突出的植物主題,形成獨特的風格。另外,要根據實際需要,恰當地選用不同的地被植物。如在規則式布局中,應選擇植株整齊一致、耐修剪的品種;而在自然式的環境中,則可選擇植株高低錯落、花色多樣的品種,從而呈現出活潑自然的野趣。
10-28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的原則.jpg (112.09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8-8 16:20 上傳
3.要遵循自然規律 要根據園林所處的環境、 地形地貌特征,自然 景觀,城市性質等進行統籌 規劃。要注重保護城市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景觀,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把握好它們與城市園林的關系,使城市建設與自然和諧,在城市建設中可以回味歷史,保障歷史文脈的延續。 4.經濟適用性原則 經濟原則指的是發展節水型園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適當考慮節水的問題。例如有節制地發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選擇耐旱節水的草坪品種,可采用冷暖季草混植,或選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優先選取較耐旱的園林植物,如銀杏、臭椿、國槐等。 5.遵循生態學原理 符合自然規律和風貌的園林建設,必須重視生物多樣性。因此,園林植物的配置要重視植物群落的多層次性,形成喬木、 灌木、草本相結合的、群落層次分明,物種豐富、藝術感染力強的群落結構。同時也要注重植物葉色、花色、高低植物的配置,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 6.遵循美學原理 植物美是構成園林美的主體,在園林綠化中要高度重視植物色彩多樣性、色調的明暗偏色之異。要充分掌握植物的生態學特性,運用它最佳色彩穩定規律,實現科學配置。要善于運用對比色、鄰補色和協調色,形成色彩明確、對比鮮明、和諧統一的園林景觀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