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鄉土樹種不夠大氣美觀,不上檔次,觀賞價值有限,而外來 植物更加有氣勢或十分美麗,視覺效果好。該觀念不僅忽視了本土樹種的優良性質,且片面的美化了外來植物的意義。許多外來植物對改善本地的 景觀的確是有意義對的,但是他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外來植物因離開了其原有的生態系統,生長不受約束,極易呈蔓延的態勢,擠占其他植物的生長空間,對本地生態平衡是極大的威脅,且品種單一很難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因此,相關部門應大力宣傳鄉土樹種的優良性能,及盲目引進外來植物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矯正人們對于鄉土樹種的偏見及對外來品種的盲目偏好。
10-9提高鄉土樹種利用率的措施.jpg (99.55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17-7-7 17:06 上傳
2、加大開發鄉土樹種的研究力度 鄉土樹種的長期不受重視,其基本處于放任生長的野生階段,因此其良好的性能并沒得到充分的開發,對其的栽培、種植技術還處于空白狀態,不利于廣泛的推廣種植。針對該情況,對當地的植物種類及品種進行調查記錄,制定準確合理的評價標準,并對所調查的鄉土植物品種按照該標準分類,甄別、篩選出觀賞性高、適應性強,且經濟價值高的品種,開發出更多的立業 資源,廣泛種植推廣。傳統樹種的 培訓往往是在野外采集種子,不加篩選即直接培育,極易出現樹苗生長速度不均勻,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因此,需要先掌握鄉樹種的生長規律、特點,對樹種進行甄別、篩選,并科學培育,并反復進行馴化實驗,開發出優良的性能及配套的培育技術,為鄉土樹種的推廣提供基礎條件。 3、提高園林工作人員的技能 園林的設計者應對鄉土樹種的生長規律、習性、特點及功能喜好等有一定的了解,根據各種鄉土樹種的特殊習性,并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選擇合理的排布方式進行種植,如對植、叢植、喬木 灌木、樹群、孤植等,使植物資源利用及分配更加合理。在該生態環境中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其在生態環境的作用遠遠大于人工植入的植被,因此在綠化建設過程中,應遵循保持原有植被的原則,盡量不破壞當地的原有植被環境,從根本上堅持園林綠化的生態意義。在后期進行養護的過程中,雖然鄉土樹種的養護較為簡單,但也需要工作人員根據各個樹種的不同特性給予區別對待,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進行粗放型的養護。 4、建立鄉土樹種產業 在許多因素的影響下,鄉土樹種無法大面積推廣種植,在于沒有形成有體系的產業,開發其經濟價值。因此,應按照當期的具體樹種的數量、種類、自然景觀及經濟條件,將適合觀賞、適應性強易于管理的品種批量培育,使鄉土樹種轉變為獨特的資源,進行產業化運作。在實現其生態價值的同時,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而經濟價值也能夠刺激該類樹種的推廣,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既保證了生態平衡,又可以解決效益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