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分隔帶綠化模式 中央分隔帶不僅是高速公路綠地 景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在保障行車安全中起重要作用。中央分隔帶的綠化模式在防止眩光干擾和減輕長途駕車的疲勞中十分重要,有以下幾種綠化模式:一是整形式,即上層是相同株距排列的小喬木,下層是依景觀需要搭配的 灌木和地被 植物。二是圖案式,即將灌木或綠籬進行修剪,整理成一定的形狀,并在立面和平面上適當變化,最終形成優美的景觀綠化效果。三是平植式,即密植適宜的植物,并適當修剪、塑造形狀,可防止雜草生長。
9-30淺談高速公路綠化模式.jpg (57.98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17-7-4 16:36 上傳
2、邊坡綠化模式 邊坡綠化應盡量結合中央分隔帶的綠化設計,綠化模式要根據邊坡的土質、高度、坡度及縱向長度等實際情況而定。現有邊坡綠化模式主要為壤土型邊坡、巖石型邊坡、土石混合型邊坡。壤土型邊坡主要由壤土構成,因此綠化模式多用機械噴草對土壤型邊坡進行綠化。土石混合型邊坡是指由巖石、碎砂、壤土等混雜構成的邊坡,可采用拱形、菱形網格形成"人"字形漿砌片石骨架加三維網植草形成坡面綠化,或采用植生帶碼砌種植的辦法。巖石型邊坡可分級進行處理,第一級邊坡一般都用漿砌片石滿鋪,在碎石墜落臺種植藤本植物,起到從視覺上軟化巖石坡面的目的。第二級及其以上的巖石邊坡,可采用噴混植生、三維網植草或用安裝剛性骨架回填土植草等生物防護新技術綠化坡面。 3、立交區綠化模式 目前互通立交區綠化的主導模式是自然式群落種植綠化模式和苗圃景觀綠化模式。這2種綠化模式均采用"喬-灌-草"結合形成多層次的植物景觀,模擬了自然植物群落,以順應群落的自然演替,盡可能的實現生物多樣性,實現原生物種的逐步恢復。這種綠化方式提高了立交區的景觀效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態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