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條件的好轉,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園林水 景觀逐步普及,水生 植物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科學合理地運用水生植物造景.不但能夠營造出優美的園林水景觀,而且能夠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1.變化與統一 指水生植物的體形、體量、色彩、線條、形式、風格等方面,要求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如同一池塘的睡蓮,花色有紅、有白、有紫,也有藍;花梗出水的高度不一、錯落有致,這樣有了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其多樣性;但它們生長狀態、葉型及花態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使得景觀既豐富多彩,又和諧統一。
20160906112754_6235.jpg (85.6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7 15:11 上傳
2.協調與對比 水生植物的造景設計,按調和的原理,應注重水生植物之間、水生植物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協調,給人產生柔和和舒適的美感。在古典園林植物的配植中,荷花與垂柳成為一種傳統程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繪的是岸上婀娜多姿的柳枝與湖面碧綠的荷葉能協調得體,相映成趣,有一種舒暢優美感。若用觀賞水草造景時,在水箱畫面的中景或側景處,選植一些像柳條、水芹等,使它們在姿態、線條、色彩上產生柔和、舒適的感覺。相反,運用水生植物的色彩或環境中的明暗度,突出景觀的主題,烘托氣氛,易產生強烈的刺激感。如水面上架設一座虹 橋,與岸邊的垂柳和湖面的睡蓮等水生植物形成強烈的對比,使水生植物景觀更富有詩情畫意如白云、藍天與湖塘的荷花相映,色彩反差大,對比強烈,而在荷塘運用水柱或噴泉亦能產生明顯的對比效果。 3.對稱與平衡 園林中的水池形式以幾何形狀居多,如在正方形的水池中,配植對稱的睡蓮、菖蒲等水生植物,就連岸上的花木也排列整齊均衡,給人產生一種平衡、整齊、穩定的感覺。水生植物造景藝術園林水景主要以水生植物、岸邊植物、山石、 建筑等作為構景要素。在造園中,常利用各種水生植物和岸邊植物,結合建筑,運用不同的造景手法,表現各種水生植物那優美壯觀的景觀,反映園林藝術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