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自網絡 從古至今,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人們在追求相同建筑微氣候舒適度的道路上從未停止過前行,不同的氣候條件促成了建筑對其作出不同態度的回應。在極端氣候下,建筑作為庇護場所,對于所處的外部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對抗力,在人類主觀對于舒適的渴求與客觀極端氣候的強烈矛盾下,PLAT ASIA團隊提供了一種可能。 2006年,項目作為鄂爾多斯響沙灣旅游區的主項目被提出,2009年又被作為“沙漠建筑”進行深化,融入了“沙漠度假”的理念。 “沙漠建筑”是迄今很少被談及到的一個領域, 對PLAT ASIA團隊來說也是相當大的挑戰。通過大量的與熟知沙漠地理,文化特性的甲方、技術工作者進行討論、研究和摸索,包括沙漠建筑造型、施工技術、節能環保在內的所有可能性,設計團隊與業主達成了共同的目標,便是要在沙漠中打造一個合理、 高效、節能環保的沙漠模式化建筑。 “沙漠建筑”由于其地理因素制約,施工的可行性應該被優先考慮。受到易于搬運遷徙的蒙古包建筑的啟發,設計團隊決定使用構件模數化、預制化的結構搭接方式。首先用鋼板將流動的沙子固定,然后在固定好的沙表面上放置大筏板基礎,最后在形同大集裝箱的基礎上使用定制的輕鋼龍骨構件組建成基本結構體系。這樣不但施工速度快、精度高,室內空間分隔靈活,使用率高,而且結構穩定性高。 建筑選址的庫布其沙漠位于內蒙古高原上, 屬于溫帶荒漠氣候 , 雖然夏天氣候干旱,日照時間長,不過溫度適宜,常年風速緩慢,所以只要能提供遮陰場所,就可滿足舒適度要求;雖然沙漠中雨水匱乏,但少量的雨水對于建筑地基仍然有著致命性的侵蝕作用,因此在建筑上面加筑了膜結構,以遮擋雨水浸透,同時,為達到節水目的,建筑采用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完善沙漠地下水循環系統,對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而屋面的幾何造型形成了天然集水系統,實現了真正環保。先進設計理念的生態衛生間實現了凈化一體化處理,減少建筑對沙漠環境的污染。 建筑的最終形態為“蓮花”造型,但這并非設計的初衷,而是多方面設計因素作用的結果。在茫茫沙漠中,單純化的幾何造型可兼顧固沙、遮光、防風、收集雨水等作用。因此建筑師將單一的設計單元旋轉與環形陣列化后,得到了“蓮花”這一建筑造型。 為達到建筑從內至外的設計一體化,在酒店的室內設計方面,設計團隊希望加入本土化的設計元素,即 “沙” 的應用,因此特別邀請了一位來自日本京都的民間手工藝人來制作墻面材質,將沙與特制的膠合劑通過一定的比例調和,風干后經過數次的強度,耐久度與防水性測試,最終形成了酒店室內特有的墻面材料處理手法。 2014年5月,美國CNN網站以「China's crop of outrageous new hotel designs」為標題,盤點了中國新建的各酒店建筑。2016年5月,報道中提及的那朵沙漠中的蓮花—響沙灣蓮花酒店正式營業。 “中國建筑的性格大多是外向型的,我們重視每一座建筑建成之后對當地,對人們的生活,對社會的交流與互動。同時,建筑作為可視化的文化要素,其展現出的空間美學與建造力量感與也非常重要“。—PLAT AS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