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 步行街、購物 廣場,還是大型 商業區,在城市規劃中的選址十分重要,要充分考慮人口密度、 交通、商場、景點等要素,特別在建成區和繁華區,步行 街、購物廣場的建設對交通的影響要科學論證。在新城或新開發區建商業區要有充足的空間,保證綠地、停車、交通、休憩、觀光等各功能區完善。
20160325111049_2828.jpg (68.77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2016-9-6 14:39 上傳
2. 合理設計容量 交通與容量是商業區規劃設計的核心問題。容量是指在有限的地塊內盡量安排密度比較高的商業、娛樂、餐飲 建筑,安排盡量大的戶外 活動空間,另外還要盡可能多地容納人。人、建筑、外部空間三者是密切聯系的。在商業區,經濟效益是決定容量的主要因素,經濟效益取決于游人量,而游人量與購物環境、商品種類、娛樂項目、環境質量、景點、服務等有關。同時,從空間上講,游人、建筑物和外部空間是矛盾的。例如,為了提高環境質量,就要增加綠地面積,相應的就要減少建筑量,也就要減少店面,這樣會使商家效益降低,影響開發的積極性。所以,要從商家和游人兩方面衡量:既要提髙經濟效益,還要營造良好的戶外 景觀。如果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會吸引更多的游人,增加他們停留的時間,相應的也會增加經濟效益。因為商業區內很大一部分購物行為并不是顧客事先想好的,而是看到了覺得不錯而買下來的,與旅游購物有所類似,屬選擇性購物范疇,與環境、人的停留時間很有關系。所以建筑量要多,環境更要好。 3. 滿足游人多元化需求 首先是滿足游人多元化的購物需求,商品種類豐富,購物快捷便利。其次,增加活動內容、餐飲、娛樂設施,滿足游人觀、購、食、樂多種需要。另外,在商業區增加文化方面的內容,尤其要結合當地的自然、文化等旅游 資源,形成"商業旅游區",旅游促商業,商業促旅游,相輔相成。 4. 合理解決交通問題 在商業區,人流、車流、物流密集,交通組織非常重要。特別是隨著私家車的快速發展,停車問題已成為商業區、步行街最頭疼的問題。由于商業區的土地資源緊缺,地面價值高,解決停車問題的最佳途徑是開發地下空間,將停車轉人地下,步行交通搬到二樓以上,有限的地面主要用作景觀、觀演及商業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