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景觀設計要以較好利用本區域的自然景觀為基礎,對 規劃區域內的景觀類型、數量、比例和空間結構進行分析。景觀總體設計應力求自然和諧,強調可以自由 活動的連續空間和動態視覺美感;協調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環境,使景觀、生態、文化和美學功能整體和諧。
20160223110515_6285.jpg (96.89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16-7-29 19:13 上傳
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公共設施要符合人的視覺觀賞位置、角度以及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座 椅的擺放位置要考慮人對私密空間的需要;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行為心理特點,充分考慮特殊人群對景觀環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實在細部設施的設計中,使城市公共空間景觀真正成為大眾所喜愛的休息場所。 城市景觀設計要追求可持續性發展,即人與自然環境的一種協調關系。發展必須以保護自然和環境為基礎,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使經濟發展和 資源保護的關系始終處于平衡或協調狀態。善待自然與環境,規范人類資源開發行為,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干擾,實現景觀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城市景觀設計的一項主要任務和重要原則。 4、保護和發展文化景觀的原則 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和村鎮的改造,許多文化景觀遭到嚴重的破壞。景觀風格趨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間日趨減少。民族文化的繼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續的根本。在公共空間景觀的設計過程中,挖掘和提煉具有地方特色的風情,風俗并恰到好處地將其表現在景觀設計中,對于體現景觀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區域內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觀的旅游價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