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方面 1、方案設計階段:深入優化 景觀方案,合理調整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的面積比,對景觀布局進行優化,在概念方案階段主要控制景觀節點的數量、位置和等級、軟硬景比例、水景面積、數量和形式、疏林草地和密林的比例,控制景觀綠化工程的投資成本。根據一線地產企業的經驗,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的面積比為4:6~3:7范圍之內。 2、施工圖設計階段:做好施工圖的審核工作,不漏項、不丟項、不缺項,深入做好相關專業的疊圖工作,減少交叉施工可能造成的簽證變更費用。優化硬質景觀的施工工藝,盡量選擇施工簡便的工藝,降低施工造價報價。 3、橫向、縱向深入分析:在方案具備功能滿足、合理經濟、施工操作簡便的基礎上進行多方案對比,綜合考慮后確定設計方案。 4、充分利用項目原有地貌,精心設計土方平衡,減少項目景觀 地形整理成本。 6、減少景觀構筑物的設計,替代為景觀樹及多層次綠化設計,在保證景觀效果的同時,節約景觀投入成本。 7、 植物是景觀形成的主要空間元素,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空間,控制好植物的生長空間及種植密度,可以減少苗木的資金投入 二、材料方面: 1、景觀地面及立面面層材料:根據實際情況,對材料進行合理替代,降低材料價格 2、選擇優質及技術成熟的廉價產品。 3、積極引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施工成本(壓模地坪的應用) 4、把握苗木價格的突跳點,大喬木胸徑在15㎝—23㎝的價格范圍為曲線上升,而24㎝以上的苗木價格則為分段上升。 5、綠化苗木就地取材,多運用本地和鄉土樹種,成活率高、投資成本低、縮短綠化施工工期,起到降低景觀投入成本的作用。 6、多選用速生苗木品種替代慢生樹種,景觀效果見效快。 7、提前選苗,選擇實生苗。深入考慮植物設計,提前采買實生苗,并移植到苗場進行假植。當進入具體施工階段,種植的實生苗經過斷根已經達到假植苗的效果,再移植到居住區種植既保證施工效果又可以減低成本。 8、石材鋪裝尺寸設計為300㎜的倍數,鋪裝拼花不應過于復雜,減少切割復雜需要 異形加工的工藝,減少鋪裝人工費、降低材料損耗率,利于施工、降低施工成本。
20151117143647_3991.jpg (97.4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6-22 15:12 上傳
三、現場技術服務: 1、在施工過程中,做好施工配合,對各分項設計(包括 建筑、總圖、機電、結構、市政、精裝等)進行統一協調和審查,以確保設計理念的貫穿、設計效果的實現,確保分項設計的設計成果準確,并避免各分項不交圈造成的成本增加。 2、及時處理施工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施工單位提出的施工洽商,進行細致的分析,尤其是對影響工程成本的施工洽商,做出明確及時的判斷,設計變更之前,必須進行工程量及造價增減分析。 四、設計變更: 1、健全設計變更審批制度。 設計變更之前,必須進行工程量及造價增減分析,并需經原設計單位同意;如變更后工程造價突破總概算,必須報經原審批部門審查同意,進行概算調整 五、設計管理: 1、制定合理的景觀投資目標成本,產品定位決定了景觀形象,房屋售價決定了景觀成本,景觀面積占樓盤可售面積的30%左右(鄭州地區的商品房樓盤普遍已達8000元/㎡,而景觀造價根據不同的品質,基本在250-500元間浮動,核算到樓面售價中,景觀成本占0.9%-2.1%。根據鄭州萬科美景龍城實踐來看,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景觀成本占房屋售價2%能被市場接受,是個合理的價格標準,在此標準線下,增加景觀投入將帶來樓盤形象的極大提升,是質的改變)。 2、深化設計成本控制管理:根據設計任務書要求,設計方提供的深化方案階段性成果應包括投資估算,離施工現場和材料市場,這個投資估算參考的意義不大。景觀設計師應結合成本部根據現場條件和設計成果完成投資估算編制。 3、建立成本控制限額體系:所謂限額設計,就是按照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投資估算,在保證質量、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設計;按照批準的初步設計作概算,控制施工圖設計和預算;同時,各專業要按分配的投資額來控制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