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在濱水景觀的建設上起步相對西方國家較晚,初期許多景觀設計公司不注重生態設計。隨著社會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們逐漸意識到生態的重要性。一時間濱河地區的開發、景觀設計成為熱點。同時,國內的景觀設計公司也從不同角度對濱水區景觀設計進行了研究。專家指出,文化、空間、生態和載體是濱水景觀規劃設計的四要素等。
w20131231170132_3976.jpg (73.21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生態濱水景觀設計效果圖
2015-12-23 15:03 上傳
城市濱水區生態景觀設計要素 1、生態優先,充分發揮濱水區域的生態功能以實現城市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為目的,維持自然生態過程及功能的連續性、整體性,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1)生態綠網的構建河流是城市中的重要廊道,河流及濱河綠地是城市綠地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生物和能量通道的作用。在進行濱河景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布局及濱河綠地在綠地系統中承擔的主要功能,構建生態綠網,實現綠地串連,保證綠地間的連貫性與連通性,以維持動物在綠地之間遷移與覓食的安全需要,形成動物交流的無障礙通道。 (2)自然駁岸自然狀態下的河床起伏多變,基質或泥或沙或石,豐富多樣,水流或緩或急,能夠形成多種多樣的生境組合,從而也為多種水生 植物和動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因此,為了水質凈化和生物棲息環境的創造,努力營造水域的多孔隙空間,濱河景觀設計應采用自然石、木樁等自然駁岸,并保證水體中含有多孔隙的沙礫、巖石等,以提供小生物藏身、覓食、繁殖等場所,避免采用水泥將水岸砌成高墻或將水體底部抹平。 (3)鄉土植物鄉土植物是在當地環境條件下,經過無數年的優勝劣汰考驗,自然競爭后才留下來的,從他們的外貌到結構均適應了當地的環境,對當地的災害性氣候有較強的抵御能力。在濱河植物景觀設計中,應建立完善的鄉土植物系統,根據水深變化、水岸線變化、場地功能等,對鄉土植物進行合理配置。包括岸邊應保有喬灌草復層植物群落,水邊多種水生、濕生植物等。 (4)生物棲息環境水域的構造越復雜,生物將變得越豐富。在濱河景觀設計中,除了自然駁岸的恢復、鄉土植物系統的完善,還可以通過在場地內建立生態小島、坑塘以及在水底丟置一些沙礫、亂石等措施,為各類生物提供豐富、良好的棲息環境。 (5)其他措施濱河景觀的生態設計還包括人工引鳥、雨水收集存蓄系統的建立、太陽能與風能等可持續自然能源的應用以及各類 資源的再利用等生態環保措施。 2、建立與完善休閑游憩系統為了給城市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濱河景觀設計應以滿足居民日常休閑游憩需要為出發點,建立與完善休閑游憩系統,包括完善的道路系統、供人們休閑游憩的公共節點空間、完善的服務設施等。 結語 發揮文化展示與創造功能城市綠地具有生態改善、休閑游憩、景觀美化、文化創造和防災避險五大功能。在濱河景觀設計中,除生態、游憩和文化功能應得到重視外,還應通過主題展示空間、體現場地文化的景觀元素等手段充分發揮場地的文化展示與創造功能。濱水工程涉及河道治理、調洪排澇、植被及動物棲息地保護、城市安全以及 建筑和城市設計等多方面的內容。這就決定了濱水區的規劃和景觀設計,應該是一種能夠滿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標的設計。因此,以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為出發點,積極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保護水資源與綠色景觀,創造舒適的人居環境,將對城市環境和城市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