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業務管理的內容就不用說了,太簡單,也不用說了,哈哈,免得有人要說我寫長篇小說了.
建筑施工光看北京那套書是遠遠不夠的,不過,只要你看了兩本規范,一切都會收入囊中.一本是施工規范,一本是驗收規范,這兩本規范我們平時接觸得少,很容易忽略掉的,
好,這門課,保證你們過拉!
"文科線"還有一門功課,就是場地與前期.
這可以說是問科線中最難的一門,好多人始終過不了.
可我覺得這是最好復習的一門,哈哈!
前期就不用多說了,要跟業務管理結合起來看,而且最好結合平時的工作來學習這門課,一定會事半功倍,哈哈!
場地是一門很調皮的功課,很多人總琢磨不透它出的題目,因為,北京那套復習資料也講得很簡略.其實,很簡單的,要捉住它復習原則,把與復習原則相關的知識復習到了,及格線就離你不遠拉,我考得最滿意的三門功課之一,一門是結構,去年及格線是88,我考了一百多分,還有一門是場地,具體分數我現在也不記不請了,好象也是比及格線多十幾分.還有一門是材料與構造,我完全沒有復習構造,就考過了,并不是這三門課是我考得最高的分數,而是這三門是非作圖題中最難過的三門,并且我考得都比周圍的人高得多,說明,我這兩門課的復習方法最科學.所以,我希望把我的學習方法與大家分享.
“文科線”的幾門科目已經介紹完了,大家如果覺得我還又沒有講清楚的地方,請提出來,只要我能回答的,就盡量回答,沒關系的。接下來,講“理科線”我把結構、材料與構造、物理與設備劃分為理科線。
以前,我考一級以前,有人介紹果經驗,說,把結構這門要單獨伶出來復習,第一次報名的時候,可以不報結構,先報剩下的八門。其實,他說的也有一定道理。因為,對于我們建筑學的人來說,結構用的是邏輯思維,而且,結構復習的內容也很多,把結構甩出來,就可以節省很多復習時間。
可是,我的復習方法是“一個都不能少!”
考過的朋友可以回憶一下考題,其實,在題目里面,結構、材料和構造、物理里面,有很多內容是穿插在一起的。結構試題里面出材料上面的內容,物理也有材料的內容。構造那就不用說了,絕大部分要用到材料的知識。特別是結構與材料,有幾個部分考試的內容可以說是一摸一樣的,甚至是拿這材料的題目丟到結構的試卷中:混凝土和鋼材。
所以,“一個都不能少”的復習原則出發點是及目的是:復習了材料,再復習結構,其中一部分內容就相當于復習兩遍。有了材料的基礎知識,對于結構的理解也就建立在更科學的基礎上,印象也就更為深刻拉!,同理可證,這一條對于物理設備和構造也同樣適用。
“理科線”的復習。
這三們的復習前面已經說了大體。下面開始具體問題。
首先,我會先復習建筑材料,而且,我會花盡量多的時間去看,知道絕大部分的知識弄清楚為止。
可能很多人會對我產生懷疑,材料一點都不重要,也不難,難過的是構造和結構,為什么要丟西瓜撿芝麻呢?其實,我這樣做,并不是丟西瓜撿芝麻,而是撿西瓜子,會種出很多西瓜。
原因之一,我前面已經解釋過了,就是因為很多科目先關聯。不過,那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當!當!only you~~~
^_^,調節一下氣氛~
材料,在我們建筑的地位,好比物質中的分子或者原子,它是我們建筑中最基本的元素。不管是什么專業,不管是什么地方,都離開不了建筑材料的存在。
了解了各種不同的材料,在建筑物理中才能明白傳熱、隔聲等問題,才能明白結構中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及木結構的不同特性,才能在構造中不同部位合理應用不同的材料。。。。。不一而足。
所以,要認識到材料的重要性,并把它學扎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我在考試的時候,在構造完全沒有復習的情況下,把材料與構造這門科給過的。
材料的復習方法:
材料的復習要結合中學時代的物理化學知識來復習。看來,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認為沒用的只是還未到用的時候。
總結起來,材料分為金屬和非金屬,根據以前的知識,就知道,金屬是由金屬原子組成,他們的結合主要靠原子之間的鍵,好像叫共價鍵吧(這些均是憑我的記憶寫下來的,未經考證),他們形成的金屬晶格作用力不大,容易斷裂,所以導致金屬物質的很多特性,比如密度很大,導電、有延展性等等。而非金屬則是有分子組成。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相對穩定。所以,造成非金屬的與金屬材料相反的特性。
通過對他們化學本質的了解,就很好的認識到他們。
接著還要從物理上了解他們。距離說明,保溫材料都是孔隙率很高的物質,因為他們有很多洞洞,所以很輕,洞中間的空氣導熱性能小,所以起到保溫的作用。可是,并不是孔隙率越大,保溫性能越好。其一,當孔隙是開口型的,空氣就會與外解進行熱交換,保溫性能就下降;其二,當孔隙率超過一定的范圍,這時,孔率的腔變大,內部的空氣行程對流。大家知道對流換熱遠大于輻射換熱,這時候,導熱性能也下降了。 剛才講到要出化學和物理上去學習材料,其實,還有一個最簡單的途徑去學習材料,那就是日常生活。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材料,很多建筑材料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多留心,多看多想,我想,是很容易把材料學好的,隨帶給大家提個醒,現在偏重靠新材料,特別是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前的教材和復習資料這方面的內容比較少,大家要留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