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大的工程開始了。米開朗基羅并沒有對其進行徹底的大改造,而是保留了布拉曼特的設計,并在其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他設計建造了教堂中央著名的大穹頂。由于工程浩大,當17年后米開朗基羅逝世時,穹頂只建造了鼓座。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后來接任的建筑師都忠實地執行他的設計方案,所以現在人們看到的圣彼得大教堂正是當年米開朗基羅所希望看到的樣子。穹頂周長71米,采用內外雙重構造,外暗內明。它是羅馬全城的最高點,在穹頂頂部可眺望羅馬全城,天氣好的時候,甚至還可以看見阿爾卑斯山脈的美麗景色。
scaled.php(9).jpg (86.01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13-3-6 19:32 上傳
然而此時的圣彼得大教堂完成了連一半也不到,真正的竣工期在36年之后。由于反宗教改革運動的沖擊,設計方案一次又一次被改動。當時的教皇保羅五世需要長長的教徒隊列以突出羅馬天主教尤其是教皇的威嚴,因此他命令建筑師卡羅?馬德諾將教堂入口加長200 英尺,建成長形中央大廳。卡羅當時已經開始建造教堂正面,迫不得已,只好毀掉沒有用的立柱、圍墻以及昂貴的鑲嵌裝飾。1626年11月18 日,羅馬教皇烏爾班八世在一派神圣氣氛中舉行了新教堂的落成儀式。至此,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終于完工了,它是世界第一大教堂,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x1t3ex.jpg (112.59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2013-3-6 19:32 上傳
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教堂主體工程完工之后,內部裝修工作尚未開始。當時的人都認為只有奢侈華麗的巴洛克藝術才能描繪出教皇神權的威嚴與神圣。于是長達40年的裝修工作落到了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與建筑家貝爾尼尼身上。對于貝爾尼尼的影響力,當時人們曾經這樣寫道:“上演了一出大眾戲,其中布景是他畫的,雕像是他雕的,機械是他發明的,音樂是他譜曲的,喜劇的劇本是他寫的,就連劇院也是他建造的。” 貝爾尼尼還是巴洛克藝術風格的主要推動者,堪稱是一個奇才。由于工程項目的龐大與繁雜,貝爾尼尼不僅親自動手,同時也聘請他人協助。他在組織工作班子和工程設計方面擁有超人的天賦,以至于分工協作完成的雕刻與裝飾竟如同出自一人之手。
scaled.php(10).jpg (72.62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2013-3-6 19:32 上傳
圣彼得大教堂的故事絕不僅僅一篇文章可以說完,它凝聚了許多大師的思想。引人矚目的亮點不僅僅是那些壁畫。教堂里的每一幅壁畫與雕塑都出自世界頂級大師之手,其中一些作品我們大家早已耳熟能詳,如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創世紀》和《哀悼基督》,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等。
bc9mns.jpg (129.24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2013-3-6 19:33 上傳
拉斐爾作品《雅典學院》
scaled.php(11).jpg (48.27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13-3-6 19:32 上傳
據說,現在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衛士所穿的服裝也是米開朗基羅設計
scaled.php(12).jpg (85.05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2013-3-6 19:32 上傳
鍍金圣彼得青銅寶座?
在圣彼得大教堂珍藏的三件必看的藝術珍品,其一是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而另外兩個均出自貝爾尼尼之手。一件是青銅華蓋,它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著,約15米高。半圓形的欄桿上點著99盞長明燈,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圣彼得的墳墓。為了籌措所需的青銅,教皇拆除了圣彼得穹頂的銅脊,還搶劫了羅馬萬神殿前廊的銅天花。另一件則是他設計裝飾的鍍金圣彼得青銅寶座。它的上方是光芒四射的圣光圈,由一群天使環繞,下半部分是象牙雕飾的椅子,椅背上有兩位天使,一位手拿開啟天國的鑰匙,另一位握著教皇的三重金冠,神情肅穆。傳說這把木椅圣彼得本人曾使用過,但經歷史學家考證,寶座是加洛林王朝國王泰查二世所贈,曾是許多教皇的御座。除此以外,貝爾尼尼還負責建造了教堂前面的圣彼得廣場。
scaled.php(13).jpg (83.79 KB, 下載次數: 4)
下載附件
2013-3-6 19:32 上傳
黃昏中的圣彼得大教堂
時光流逝,物是人非,幾百年之后只有圣彼得大教堂成為了永久的經典。而那些大師的經典之作,則不斷地被后人敬仰著、討論著、學習著。
圖片打包下載地址
本文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