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勵公眾參與,滿足不同群體的人性需求 城市 景觀綠化建設的人性化決定了它必須有公眾參與。政府主導部門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促進公眾參與,如當社區小區綠化時,召開專題討論會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 廣場公園綠化可以采取網絡在線討論等方式,既能滿足公眾的需求,也能避免與開發商可能出現的矛盾沖突,一舉兩得。個體差異是城市景觀園林建設中經常被忽略的因素,尤其是系統化城市景觀綠化設計中往往不能兼顧不同地點,不同群體的需求,如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不同的職業群的文化特色、 活動空間、休閑方式等等,這就需要 規劃多種類型的公園、小區,為各種群體提供適宜的活動、交流的綠色空間,滿足不同群體的人性需求。
11-23人性化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具體策略.jpg (134.18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9-14 16:02 上傳
2.景觀園林綠化要融合城市的人文情懷 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發展的歷史,都包含著歷史演變過程中的文化和人們當時的生活特征,城市景觀綠化是政府部門匯聚民心,全民同樂、共同享受的好事、實事,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和健康生活方式往往因這些引導而逐漸增強。要想提高城市的品位,僅有花草 樹木是難以體現城市人民的文化底蘊、歷史習俗等等,所以,綠化過程中比如考慮人文歷史、地理風貌與園林綠化景觀的充分融合,做到綠色中有靈犀,襯托著城市獨特的文化氣息,而市民的人文雅興、文化習俗、民調風格等等都應在不經意之間散落在城市中所有的花草樹木當中,向頻繁的人際流動展示著城市情景合一的美好風光。 3.進行科學綠化,保證城市園林可持續發展 城市的生態化園林建設,不僅僅是簡單的圈地綠化,而是應用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建設城市生態綠地的綠網系統。應根據城市不同范圍的空間差異性,貫通城市內的綠廊結構,同時考慮城市景觀綠化對于人性化體驗的舒適程度。應綜合運用地質學、氣候學、經濟學等多個學科,構建合理的綠色生態化 模型,科學分析花草、樹木、草坪的面積、比例、層次,合理的選用 植物的種類,避免形象化綠化工程。要做到多樣性、實用性、功能性、人群需求性等綜和布局,以人性化的指導思想根據自然生態最優化原理設計和改造城市生產、生活系統,實現城市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從而達到一種穩定有序狀態的演進過程,保證城市園林建設長期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