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配植的 樹種,特別是在經濟和技術條件比較薄弱的地區,尤顯重要。以地處亞熱帶地區為例,最新推薦使用的優良落葉樹種,喬木類有無患子、欒樹等。耐寒常綠樹種,喬木類有山杜英等。 其次,要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條件配植的樹種。例如,杜鵑、茶花、紅花繼木等喜酸性土樹種,適于PH值5.5至6.5含鐵鋁成分較多的土質。而黃楊、棕櫚、桃葉珊瑚、夾竹桃、枸杞等喜堿性土樹種,適于PH植7.5至8.5、含鈣質較多的土質。 第三,要根據樹種對太陽光照的需求強度,合理安排配植的用地及綠化使用場所。 第四,要根據環保的要求進行配植的樹種。在眾多的樹木之中,有許多不光具有一般綠化、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還具有防風、固沙、防火、殺菌、隔音、吸滯粉塵、阻截有害氣體和抗污染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地、工礦區、居民區配置林木時,我們應該根據各個地區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配置適宜的樹木。
20160728142644_9032.jpg (97.56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3-27 16:44 上傳
2.植物配置的藝術性 園林不是綠色植物的堆積,不是簡單的返樸歸真,而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上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在植物 景觀配置中,應遵循統一、調和、均衡、韻律四大基本原則,其原則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藝術要領。設計植物景觀時,要注意植物樹形、色彩、線條、質地、比例的差異和變化,使景觀呈現出多樣性,同時還要保持各因素之間的相似性,引起統一感;關注各種植物之間的聯系與配合,遵循調和原則,使人獲得柔和、平靜、舒適和愉悅的美感。如果所配置的植物在體量、質地上存在差異,就要按照均衡原則,保證景觀穩定和諧。配置中有規律的變化會產生韻律感,這樣游人游賞時不會感到單調。根據綠地性質, 規劃設計時選擇適當樹種。植物配置應注意植物高矮順序與游人視線的關系;植物色彩美與季節的關系和顏色相配的協調性。 3.注意種植密度 在進行植物群落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植物的具體生長速度、生長過程里將會形成的植株的大小,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確定植物栽種的距離。由于植物群落會出現盡早郁閉的現象,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適當的調整樹木種植的密度,但是已確定的種植密度不能夠影響到植物對陽光水分的攝取。由于 灌木生長快,會將常綠喬木的正常發展空間占用,因此要特別注意常綠喬木和灌木的搭配。"種植為三,養植在七"這一原則,進行對植物適當的移植、修剪等,通過后來的人工撫育進一步調整樹木的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