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濱水區域生態建設要自然性 在進行城市 景觀建設改造過程中,應盡可能的保持原有生態系統。任何生態系統都有其特定的物質結構和生態特征,只要我們在 規劃設計時對其詳細的分析和調研,并掌握其規律進行河流的水文、氣候、地貌、植被等環境生態特征進行建設,以減少對濱水區域景觀生態人為的干擾和破壞。 2、濱水區域生態建設要景觀連續性 城市的濱水景觀建設,要從整個城市系統去研究而不是局部的研究,在規劃時,應把濱水區域作為城市的一個整體系統考慮,不應單獨考慮或分開考慮。
20160721145153_5675.jpg (113.1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3-16 16:32 上傳
3、濱水區域生態建設要地方特色性 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是突出濱水景觀建設的重要手段,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相結合是體現城市歷史文化的底蘊,把文化景觀融入到景觀生態建設中,它能提高濱水區域景觀的活力,并能夠增強景觀的趣味性。 4、濱水區域生態建設要綜合性 在進行城市濱水區域建設改造時,不僅要解決其本身的使用功能,還應考慮河流的水質、景觀效果、文化背景、生態需要、經濟價值等多功能一系列的問題。以滿足現代城市多樣化的需求,從而把城市濱水景觀綠地建設成多功能的復合城市公共空間。 5、濱水區域生態建設要突出生態性 城市濱水區域是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部分,是水域生態和陸地生態系統的銜接處,它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于生物群的生存與繁衍。而且,也是有效調節城市生態環境,和促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手段。故在城市濱水區域景觀建設過程中,生態功能要求最為重要。為解決這一功能難題,要通過植被來完成。但必須根據景觀生態原理進行規劃建設,以 植物造景為主體,并充分考慮以鄉土 樹種為主并兼顧生物多樣化的植物群落原則。以創造自然的濱水景觀生態體系,來構建城市濱水生態走廊,最終實現景觀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