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區所處的城市規模,城市 建筑風格,城市的道路、綠化、風景等環境,小區周圍環境及其小區的相互作用等整體角度來進行小區的規劃。在城市整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指導下,必須從整個城市環境的要求入手,從空間、綠化、 交通、自然環境等多方面將居住小區有機的納入城市環境中,規劃中要尊重自然生態,注重與環境、 地形、方位、地勢、自然條件等密切聯系,尊重歷史文化地區文化和生活方式。規劃中要充分考慮到周邊地區對居住小區的影響,在小區創意上與之協調。
20160707143337_1879.jpg (104.17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2017-2-23 16:32 上傳
2、以人為本的角度了解小區居民的新要求。 充分考慮未來居住小區的綜合功能需要,考慮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方式的改變等對于居住小區的影響,如隨著老齡化社會發展,及雙休日居民居住文化生活的豐富、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小區規劃要為他們留出室外 活動的空間場地以及 室內活動場所,相應的要考慮到幼兒園、小 學校等的變化。考慮到小 汽車要進入家庭,要為小汽車規劃出車庫或停車泊位,解決車輛的交通分流和人車分流等問題。 3、兼顧功能要求和開發建設的經濟效益。 根據城市用地情況,適度考慮建筑密度,規劃中掌握小區指標適度,是規劃中一個重要內容,要徹底屏棄 住宅小區開發中,片面追求容積率、開發量,而忽視環境設計的做法。從 商業角度講,影響小區用地與住宅價格的因素很多。用地位置、外部環境、住宅層數、住宅與服務設施的有機安排都能夠使其相對增值。 4、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小區規劃。 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在小區規劃中必須一貫堅持的原則。小區規劃中 資源利用,環境建設充分合理,基礎設施建設有長遠性和預見性,避免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基礎設施缺陷的情況。小區規劃不僅要考慮到住宅本身的舒適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經濟性,而且要注意外部生態 景觀環境、保安防災和服務設施、社交環境等提出的要求。如設置完備的保安系統,在小區的出入口、庭院入口、單元入口設置相應的監控系統和可視對講系統;小區有線電視以及數據通信網的綜合布線系統,用戶三表遠傳計量的管理自動化系統等。設置高水平的醫療衛生設施,設置適宜的休閑空間和公共場所,如游泳池、籃球場、兒童游戲設施、文化長廊、活動 廣場等等。追求自然舒適, 樹立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逐步提高基礎設施并完善其功能,是體現現代居住水平的一個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