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設計力求突出 景觀、生態效益,充分考慮 樹種的選擇及其配置,為小區內人們提供優美、舒適、安全的外部環境。一方面要使景觀融于小區空間、自然環境中,創造一個能最大限度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生活空間;另一方面又追求別致、新穎、大方的藝術品位,從而提升該區域的小區空間景觀質量和價值。 1、植物選擇要符合植物的習性 居住小區中,植物綠地是人們休息、娛樂的場所,因此在選用樹種時,要考慮到樹木對人體的安全性,一般不選用有毒有刺的植物,也盡量少選飛絮、落果污染環境的植物;多栽種易于管理、少蟲害、無毒、無刺激性的的優良品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栽些有經濟價值的植物。
w20160704141108_1021.jpg (72.3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7-2-16 16:48 上傳
2、植物造景要依據小區場所合理配置 在小區道路兩側及有露天座 椅的公共空間,應選擇種植落葉樹種,因落葉樹種比常綠樹種具有更明顯的季相變化,這樣夏季既可以遮蔭避暑,冬季又可以曬太陽,比選種常綠樹種更符合人們對環境的合理需求。在小區道路兩側種植高大喬木作為行道樹,這樣人們在夏季行走時可有遮蔭的效果。在有鋪裝地坪材料的 廣場上種植時,采用透氣性的路面材料,樹池上覆蓋人工復合樹皮等透氣性材料。 3、植物造景手法合理運用 植物布局應根據實際需要做到疏密錯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植物配置以不遮擋景點為原則。較大面積的草坪地被,視野開闊,空間感強,適于觀賞遠景。而用高于視平線的喬 灌木圍合環抱起來,形成閉合空間,適于觀賞近景。小區景觀設計中,要應用植物營造既開朗又有閉合的空間景觀,兩者巧妙銜接,使人既不感到單調,又不覺得疲勞。 4、植物造景力求美化與生態功能并重 植物造景以綠為主,城市園林綠化不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立體化模式,達到美化與生態功能并重。利用種植攀援植物,可以弱化 建筑形體生硬的幾何線條,使空間增加美化效果,從而提高城市的生態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