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計理念中沒有考慮人性化,并沒有把人的感知放在第一位。盡管環境表面優美,卻不能給居民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保證生活質量。例如一些小區為了達到綠地率要求在居民樓下種植喬木,妨礙底層居民的采光,這樣就沒有做到以人為本,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或者只是重視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并沒有考慮到居民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在 景觀設計中缺乏人文底蘊,無法滿足人們日益見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2.居住區環境綠化設計不夠生態化,例如某些小區盲目追求色彩的亮麗,卻忽略了整個環境的生態效應,綠色植被品種不全,景觀單調,層次薄弱,生態性單薄;或者設計中過于強調綠化,四季常青,造成季節景觀不顯著,居民無法感受季節更替的變化,人工建設明顯,景觀不夠自然,無法與實際季節達到和諧一致。
20160527105443_9140.jpg (104.48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6-12-13 15:49 上傳
生態化的居住區環境綠化設計 3.道路設計過分追求橫平豎直,無法融入整個居住區景觀環境。在一些小區建設中,道路的設計比較死板,與后期景觀環境的設計不搭配,整體居住區環境不協調。同時還可能造成景觀環境設計只能跟隨道路的展布而分布,只能簡單布置綠化,達不到景觀環境設計的優美效果。 4.生態設計中水景的設計不夠生態化,使用的水源往往是飲用水,沒有將雨水等天然降水利用起來,做到二次回用,將水景的設計流于形式,死水不能自凈,維護麻煩,水景中生物存活率較低,降低美景的層次感。 5.居住區環境 廣場化,景觀環境設計缺乏實用性和舒適度。一些居住區在建設過程中盲目追求氣派、高檔,將小區廣場壯觀化建設,認為廣場是居民的 活動中心,并沒有從居民實際生活需求出發,建設具有人文氣息,尺度宜人的景觀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