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性道路可采用彩色瀝青,色彩鮮艷,持久,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以提高雨水循環利用率,符合環保和人性化設計;生活性道路可采用豐富的鋪裝和色彩,與綠化完美搭配,給人以輕松愉悅的感覺,帶有導向性的路面鋪裝,與道路功能相匹配,多元化的鋪裝越來越人性化的體現道路的結構和功能。 街道景觀橫斷面將人行道融入街道綠化之中,在綠化中穿插蜿蜒、舒展前進,直至街道交叉口處才從綠化叢中穿出,與過街斑馬線相接通過。同時在街道之縱斷面綠化配合路段起伏變化,形成豐富的多層次空間。 城市街道景觀節點小品設計應以區域差異為原則,發掘城市街道景觀節點小品的獨特內涵和品位,把一些潛在的、最具有開發價值的特色,在設計中表現出來。注重街道小品的藝術內涵,色彩和造型,同時應結合人體工程學賦予起更多的使用功能等。
20160526143958_7903.jpg (80.75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2016-12-12 15:10 上傳
4.水景景觀的人性化設計 城市街道景觀水景設計中更加注重利用自然的因素,運用水景旱做、景觀水生態園(生態濕地)、生態溪溝等"半自然化"景觀進行人性化水景設計。尋求城市與自然、人工與自然山水生態環境的融合與呼應。 ①應該盡量保護城市街道兩側原有的自然遺留地和自然植被,重建綠色廊道和生物暫息地,形成綠色生態網絡,配置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包括富于季相變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和人工誘引的復合植物群落,做到搭配合理,共生共榮。 ②道路綠化的植物配置要體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結合的美學的思想;在立地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通過隔離帶的配置中、小喬木和花 灌木,真正達到大、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的結合,是街道景觀呈現層次化。 ③植物品種選用上,最大限度地選用地方植物造景,體現城市地區文化和民族傳統。 ④引入綠量概念,選用葉面積大、葉片寬厚、光合效率高、三維綠量高的植物,增加綠地的葉面積指數,促進群落的光合效率,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提高城市居民與自然環境的連接感,改善生活質量,真正體現綠化植被的生態效益。 ⑤運用生物學自然群落的動態平衡理論,加強植物群落自身更新、恢復的能力,達到自然力平衡,穩定而優美的城市自然景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