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除可被回收利用的部分,大多被直接運往郊區或鄉村,采取露天堆放或填埋的處理。這樣的方式不僅會消耗大量的土地 資源,還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在 景觀中通過更新、循環、再利用的開發形式和設計理念,可減少一部分廢棄物對城市環境的污染,減少施工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實現景觀的可持續發展。景觀中對廢棄物的利用有多種途徑,簡單介紹如下: (1)用廢舊材料創作 雕塑或景觀 小品。通過藝術家或設計師對廢棄物的篩選,運用藝術的手段使廢棄物具有審美的功能。例如,央美教授徐冰的作品《鳳凰》,就是利用了 建筑的廢棄材料創作的。從"鳳凰"上,我們可以看到廢棄的鐵鍬,工人們帶的安全帽,廢棄的管材等。還有一些藝術家用生活中淘汰的日用品、電子產品或是工廠的廢舊機器、金屬材料來創作雕塑或景觀小品。從審美意義上來說,廢棄物本身所具有的時代烙印也改變了藝術作品的精神內涵。
20160519140556_3330.jpg (79.16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16-11-30 15:02 上傳
(2)作為施工材料使用。例如,在建設施工中開挖出的坑土碎石等可在景觀中用于對 地形或空間的塑造。在建筑的拆除過程中,相對完整的磚石、瓦當等可以用于景觀的鋪裝;不規則的一些混凝土或道路翻修產生的廢料可以用攪拌機絞碎用做簡單的填充材料。 (3)廢棄不用的舊廠房或不易拆除的巨型機械可看成是大型的廢棄物,對它們的處理,國內外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美國西雅圖的煤氣廠改造、紐約的高架 橋改造,都是在廢棄的舊址上進行改良和美化,重塑景觀環境,取得了不凡的生態、經濟效益。對廢棄工業建筑物或是構筑物進行功能置換,既保存了地區的歷史記憶,也為地區經濟和景觀活力的再現做出了貢獻。 (4)城市中的歷史古跡或歷史 街區在城市的快速建設中是一類特殊的"舊物"。它的使用功能可能已經跟不上現代發展的步伐,但卻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精髓,延續著城市的集體記憶。對它們的處理不是一味的拆遷重建,在 規劃與設計中尊重原有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背景,重新創造可以體現城市文脈的景觀是最好的再利用。 此外,針對廢棄物不同的材質、形態、特征等,對應景觀的設計、施工,我們還可找到多種的循環利用途徑。同時,景觀中對廢棄物的再利用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