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濱水地段防洪區的 景觀設計要充分利用濱水地區優越的自然條件。河流是難得的自然景觀,濕地環境也是保持景觀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媒介,所以在濱河護岸的處理上,只要條件允許,應盡可能實現由自然環境向人工環境的自然過度,避免生硬割斷的處理方式。 2、提高濱水區的親水、近水性。由于城市濱水地區防洪堤的建設首要功能是要滿足防洪安全的需要,城市防洪中的景觀工程要在重視防洪的前提下賦予景觀建設更多的關注,以水利工程為載體,推動促進環境的改善;把水利工程學與景觀設計學兩者結合起來做,分級別計算流量,把常水位納入計算范疇,把景觀做到常水位,讓河道常水位接近城市 活動空間,加強景觀的親水性,這也符臺人對景觀的的心理需求。 3、更新觀念,實現從人工治河向生態治河的轉變。生態性是我們設計中需要注重的,將濱水綠地延伸至河道護坡,并與駁岸形成一個整體,不僅增加了駁岸的寬度,而且極大地豐富了景觀效果,營造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生態環境,讓整個工程處處體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形成水體——堤防——沿水路—— 建筑(環境)四位一體。
20160503142159_6178.jpg (48.5 KB, 下載次數: 5)
下載附件
2016-11-7 16:34 上傳
4、協調的環境是濱水地區防洪堤景觀 規劃設計的重點。城市濱水區的水體是自然長期作用下形成的合理存在,包含著生態的諸多要素。對城市的生態系統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規劃設計必須盡可能不破壞或少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并在規劃設計使遭破壞的生態要素得到恢復。在濱水景觀設計中要盡量加強自然景觀要素的運用,恢復和創造城市中的生態環境,讓人盡量融入自然與自然共生存。 5、確保城市防洪安全原則。修筑堤防首要目的是滿足防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的規定,在濱水地區城市防洪堤的規劃時,必須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城市的等級和防洪標準進行設計,對于重要工程的規劃設計,除正常運用的設計標準外,還應考慮校核標準,即在常運用的情況下,洪水不會漫淹堤壩或堤頂或溝槽。 6、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濱水地區防洪堤與景觀規劃設計中體現以人為本,主要是強調人在濱水環境及堤防景觀中的主體地位。從人的行為、心理、健康及文化等特征及需求出發解決人的親水性、近水性,解決水體可視性、可達性、水睦的相隔性、生態要素關聯性等問題,從而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