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 植物是園林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 園林綠化實踐中為了形成穩定的植物群落,更好地發揮綠化效果,需要喬、灌、草多層植物的合理搭配。下面當代 景觀對地被植物的選擇標準進行了探討。 ① 植株自然高度。高度是人們選擇地被植物時首先必須考慮的問題。地被植物通常處于人工植物群落的最下層,一般都要選擇較矮、既能完整地覆蓋地表又能造成良好景觀的植物。 ② 生育周期。這會反映地被植物的群落穩定性,亦與種植成本有關。通常地被植物應盡量選用生長周期較長的種類,多年生木本植物為最佳,多年生草本植物次之。一兩年生植物多數花期較長,花色嬌艷,在景觀設計時,可與其它植物相配豐富色彩、調節觀賞期。
20160226115113_2565.jpg (160.07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2016-8-3 15:54 上傳
③ 葉的習性。地被植物是通過郁密的葉片來產生覆蓋效果的,葉片綠色期長短直接影響到地被植物的穩定性和覆蓋的有效性。為此,可以選用常綠、半常綠和落葉的定性分析來衡量地被植物的綠色期,以便敏感地反映出評選對象間的差異,選擇適合的植物以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 ④ 適應性。地被植物種植面積一般都比較大,管理養護勢必粗放,加上地被植物常被用于 裝飾一些立地條件較差的地表,因此要求地被植物要有較強的抗逆性和較廣的適應性。 ⑤ 管理頻度。管理粗放是地被植物在應用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它與經濟成本相關,地被植物適應性愈廣,管理也愈粗放。有時,一種適應性并不廣卻具有某一特別專長(適應性)的地被植物,在某些場合的表現是十分優異的。 ⑥ 觀賞價值。地被植物應用于景觀設計,應具有一定的觀賞特性。如表現個體美的花、色、果、姿態等觀賞價值;在群體表現力方面,給人以群體美的感受,如高度、花期方面的一致性,色彩和覆蓋方面的均勻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