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系 景觀設計在滿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應從生態和景觀兩個方面考慮,以不規則自然河岸形式結合復層綠化,創造優美、質樸的郊野景觀,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 在以前的設計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許多對生態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提高了河水流速,造成許多對水際和水生棲息地起到關鍵作用的深槽、淺灘、沙洲和河漫灘的消失。河道硬化則破壞了河岸與河床之間在水文和生態上的聯系,原本可以降低水溫的植被也因此不再發揮截留雨水、穩固堤岸、過濾河岸地表徑流、凈化水質、減少河道沉積物的作用。與此同時,河岸生物的多樣性也不斷降低。 通常,水系景觀由景觀工程、 交通游覽路線和城市道路景觀線等部分組成。
20151225143052_2092.jpg (64.6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16-6-13 16:02 上傳
景觀工程 依據 地形、地貌、地方文化及綠地系統 規劃要求,水系沿岸可設計若干個主題 公園以豐富河道景觀,如濕地公園、水景公園、 生態公園。 濕地公園的河道、池底可在原址地形低洼處開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質豐富的淤泥層,以構造接近自然狀態下的土壤結構。水體岸線以自然升起的濕地基質的土壤沙礫代替人工砌筑。濕地公園以濕地景觀保育為主,片植蘆葦,營造濕地物種多樣性的景觀,吸引或人工放養鳥類、魚類及保護各種野生 植物在此棲息繁衍。 水景公園中的整體水景設計要動靜結合,靜水在于園林風景中,有湖泊、池塘、淵潭及流動極為緩慢的河流。靜水形成倒影而產出優美如畫的景觀,具有悅目的作用。園林風景中動態水景有河流、瀑布、溪流、疊流、山泉以及完全人工的噴泉。由于水的流動,它撞擊在其它物體上能產生美妙悅耳的聲響。水聲、水珠、水花及波動漣漪的水面,令人興奮。 公園應更多地利用木材、貝殼、磚、石、沙、木屑等作為地面鋪裝,利用柳枝、麻繩、木材搭建景點、 小品。冬季景觀以觀枝、干、 樹姿的植物為主,如紅瑞木、金絲柳、龍柏、雪松等。 交通游覽路線 交通游覽線路設計,遵循縱向可達性、橫向可達性、以人為本、人車分流等原則,分別設計車行系統、自行車行系統、步行系統、水上游覽系統等,在滿足各種游覽方式需要的同時,也使各景點相互銜接。 濱河道路布置與水體的關系,既有遠離水體,曲徑通幽的,也有臨水而設,豁然開朗的,體現多樣性的景觀設計思想。讓有污染的車流系統遠離廊道核心區與步行系統。水上游覽線路相對獨立于其他游覽線路,同時在不同的景觀區設置了親水碼頭,使水上游覽線路與岸上游覽線路互動,形成一個整體。 道路景觀線 沿著水系建設道路系統,統籌考慮沿路的景觀,并與周邊環境統一規劃形成綠道景觀。綠道設計要以人為本,組織人性化室外空間。景觀綠道要注意車行觀賞特點,將交通的流動性和景觀的連續性結合起來,并充分發揮自然生境之美。 道路景觀線以構筑優美植物景觀為目標,體現豐富的地域特征,在景觀上包括遠山、村落、城市 建筑、天空和青翠綠地,提供多層次、多樣空間感和豐富的景觀體驗。 仔細組織透景線,注重植物色彩線條和建筑景觀的配合,從而把遠處山景、近處城景融入城市道路景觀畫面之中。設計要突出宏大流暢的動態景觀體驗,注重景觀整體性,追求景觀色彩和體量的大尺度對比。綠道設計與周圍景觀相諧調,體現綠道韻律節奏美。綠化種植形成喬、灌、草,高、中、低,層次性、多樣性景觀。片植與叢植相結合,綠化和彩化相結合使植物景觀活潑。林帶的林緣線和林冠線形成流暢曲線,每隔30至50米保留透景線,降低綠道封閉度,并使建筑、 街景得到體現,營造宜人通行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