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顯露自然
現代城市居民正離自然越來越遠,遠山的天際線、腳下的地平線、山川與湖泊都快成為抽象的代言詞。如何將自然元素及自然過程在城市建設中顯露出來,引導人們體驗自然呢?公園的
規劃應該結合生態系統的目的需求,尊重自然、表現自然,景觀設計要注重意境的創造,以自然美為主,輔以人工美,充分利用山、水、
植物、天象之美塑造自然景觀,把生態價值最大化。
注重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
設計本身應該由多方面因素構成,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都存在著相互的關系。古人創造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也創造了風水相關的思想,這都是對自然的尊重,是對生態文化的高度總結運用。在城市外部,有自然山脈、河流湖泊、森林濕地等大環境景觀,城市內部則有不同的地理條件、圍合空間,這些都是城市建設的背景與舞臺。在進行城市公園生態規劃建設時,我們要抓住大環境景觀特色,借鑒并融合到園內景觀之中,做好相關的生態聯系。而要做到城市公園生態景觀建設的環境關聯,關鍵是找出公園的主導因素和城市大環境的環境特征并進行融合。
因地制宜
在城市公園生態景觀規劃中,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原有的
地形地貌優勢,結合自然,塑造自然,是十分關鍵的手法。它要體現在規劃布局、功能分區、景點營造等不同環節。
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特性
公園中的植物,具有自然生長的姿、形、色、味,不僅在一日之內有著不同的明暗光影變化,更有四季更迭給人們帶來的不同感受,可以使人們最直接地感觸到自然的氣息。植物造景尤其是人工植物群落的營造,從生態角度、經濟角度、藝術效果、文化含義和功能組織等方面,都應該列入構景的首選行列,成為城市公園生態景觀建設的核心。
處理好文態和生態的關系
景觀是自然與文化系統的載體,科學的規劃、建設城市綠地生態景觀是生態與文態有效結合的過程。生態建設和文態建設始終貫穿于景區規劃建設的整個過程,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廊道、節點、斑塊的鑲嵌,都不可忽視或偏重于哪一個方面。城市公園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規劃建設好生態公園需要我們巧妙地運用自然和改善自然,深入挖掘文化和借用文化,將千古流傳的文化古跡、文化民俗在自然中演繹,在
活動中發揚。
結 語
城市公園的生態化設計并不是難事,它是將來城市公園景觀乃至綠地系統設計的必然趨勢。關于城市公園生態設計的諸多理論,國內外學者和設計師已在景觀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并付諸實踐,截至目前已在一定范圍內產生了相當的成效與影響力,但還沒能得到很好的融合和普及,也沒能夠像歐美及日本一樣鼓勵民眾參與其中,并廣泛地普及教育。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將已有的理論體系結合實際,運用到我們的設計當中去,并形成有效可行的設計方法,是景觀設計師需要不斷實踐和不斷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