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個脆弱的人工生態系統,如何維持 景觀石并促進其不斷已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本文旨在通過對現代新的城市 景觀生態規劃設計概念的解釋以及對景觀 規劃與生態規劃之間關系的比較,闡明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生態規劃和可持續發展間的可協調性與一致性。
20151104104542_9669.jpg (67.68 KB, 下載次數: 3)
下載附件
2016-2-26 15:00 上傳
1.前言,城市是人類社會、和文化發展的產物,又是生態系統中最為復雜的類型,極易受到人為的和環境條件的干擾。近幾十年來,伴隨著園林石世界范圍內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擁擠、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已成為人類社會關注的焦點。就我國城市的環境狀況而言,問題十分嚴峻,在一些城市地區,污染已相當嚴重,極大地和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以環境為體,經濟為用,生態為綱,文化為常。城市景觀生態規劃是指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系統景觀設計去指導改變城市生產和消費方式,挖掘市域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城市景觀資源潛力,建設一類生態高效的產業,體制合理、社會和諧的文化體系以及生態健康、景觀適宜的空間環境,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然生態與人類生態的高度統一和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規劃方法。
2.城市生態系統的特點,現代城市是一類脆弱的人工生態系統,它在生態過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點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態系統是不完全的和開放式的,浮雕主要體現在需要其它生態系統的支持(如農業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等),需要人為的輸入大量的能源與物質,同時,城市中人類生產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廢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統內分解,還需要其他,生態系統(如農田、海洋等)中處理消化。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間,卻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石刻人工設施,并生產破壞城市環境的污染物質,改變了原來的生態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環境的變化,如城市熱島效應、溫室效應、土壤板結等。城市生態系統中,城市化的發展過程不斷影響著人類自身,他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形態,創造了高度的物質文明,同時,其造成的環境污染也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引發公害。
3.城市景觀與空間設計的特點,城市是一個開放的門牌石復雜系統,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質構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統,是人類活動的物質載體。城市景觀與空間形態是人們的主觀意愿的物化表現,凝聚著人類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觀空間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兩者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影響:人的主觀意愿引導著城市景觀與空間的建成,并對已存環境施加影響力;城市景觀與空間向人們傳遞著無限的信息,支持人們的活動,豐富人們的生活內容。城市是一個連續的老人遺像發展過程,城市景觀與空間形態的演化受到“空間”和“時間”兩個向度的影響,即在任何一個時間片段,人們都可以獲得創造城市景觀與空間的各種物質要素;同樣,任何一個正在營造的城市景觀環境又不得不考慮時間的意義:“過去時”的延續,“現在時”的意義和“未來時”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觀的本質是人們主觀意愿的一種物質表達,反映了人們不同時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正確合理的城市景觀設計規劃理念本質上與可持續發展的并不矛盾,反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4. 現代城市景觀與墓碑瓷像生態規劃的關系,景觀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主要空間格局和生態過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題是地與生態學的交叉。它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與價值流在地球表層的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以及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系統方法研究景觀結構和功能、景觀動態變化已經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自然、經濟與社會復合的人工生態系統,它包括生命系統、環境系統,具有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結構,可以從不同角度研究人類活動與城市的相互關系和影響。城市環境規劃作為宏觀指導和協調部門利益、優化城市土地資源配置、合理組織城市空間環境的重要戰略部署,必須要具備生態觀。只有具備了生態觀,才能指導城市在今后的各項建設中向生態城市的目標邁進,建立高效、和諧的人居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