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0092642_4196.jpg (20.74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2016-1-25 15:12 上傳
景觀期望建立空間 建筑空間不同的是, 景觀設計空間沒有頂,沒有屋面。比如花園、 公園、庭院、 街道等等,它們的尺度與外觀都是相對獨立的,只有天空是統一的顏色。景觀是在地面,垂直面與天空之間建立空間。 人和空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空間的效果幾乎不依賴于測量上的尺寸;空間實質是傳達自然的感覺--狹窄的、寬廣的;受保護的、開放的;依賴于觀察者與空間中構成邊界的實體的距離及觀察者眼睛和實體的高差。評價一個空間是否均衡的標準就是人和空間的比例! 雕塑的傳統經驗認為,人的視野決定了觀看雕塑的最佳點。比較建筑美術的觀點(3:1,相應的視角接近18度)、嚴格的建筑視點(2:1,相應的視角接近27度)、及觀察細節的視點(比例:1:1,相應的視角接近45度)。
為了防止觀察者不小心進入小于觀察細節的地帶(物體會失真),在許多古老的接你按被的這個界限邊會放置綠籬、柵欄,鐵鏈或搞搞的臺階。 一個空間通常不是從外部而是從面的中部體驗的。
如果站在中間看也會感到1:1空間的局促感;如不希望有這種感覺,空間也不能擴展到3:1,那么在外部布置有吸引力的視覺焦點(如一個小 廣場,一個長凳)或者至少設計一條穿過空間的小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要尋找一定的隔離感或安全感,沒有局促感,推薦使用2:1的空間;關鍵是要保證隔離感,邊界和地面需要穩固的實體相接,如不透明、封閉的邊界墻。 空間比例超過6:1,地面上清晰的起始點及潛在位置變得越來越重要;邊界墻上的導向性設施如開口、門洞等減少,通道如道路、小徑中間的目標等的導向性變得重要起來。10:1的空間會有“失落”、“離開”感,但也覺得很廣闊,自由。空間比例超過6:1,地面上清晰的起始點及潛在位置變得越來越重要;邊界墻上的導向性設施如開口、門洞等減少,通道如道路、小徑中間的目標等的導向性變得重要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