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著被媽媽拋棄的風險, 我也想了解做設計到底是怎樣的體驗? 梔子花開啊開,又即將迎來畢業生步入職場的日子,也是高三學子填報志愿的日子。 世上有路千萬條,你還記得當初為什么偏偏選擇了學設計? @sep30th 當初因為小李子的一部《盜夢空間》,看電影總是重點和別人不一樣的我不是迷上了“造夢師”,而是迷上了“造房子”。 ....撿不到重點是病,學弟學妹們一定得治! @帥圈圈 從小就喜歡文藝小清新向的東西,填志愿的時候看到設計專業要學手繪,要常常出去寫生和旅游就毫不猶豫學了。后來才發現是畫圖,不是畫畫。 雖然學設計后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不過我還是愛著設計師的光環,不拋棄不放棄。 @鑫鑫 那年雨特別大,到考場時差不多濕透了,但這絲毫沒影響我的狀態。成績下來時,居然考得還不錯,我就查了查哪些專業錄取分數高,最后挑了建筑學。 沒想到,填志愿時腦子還是進水了。 @嘰醬 小時候家里窮,發誓一定要讀一個賺錢的熱門專業,說到學建筑每個認識的人都對我說“這個賺錢啊!”,就信以為真了...... @La Vida 因為從小是《交換空間》的忠實粉絲所以學了室內...(感覺好羞恥!) 拋開世人對設計師這個職業過多美好的遐想, 真正選擇這個專業的同學有失望也有驚喜。 當我們步入職場, 各細分崗位的設計師的工作究竟是怎樣的呢? 1 建筑設計 自從吳彥祖去了真人秀回歸建筑師后,有一大幫妹子想要學建筑,哭著喊著問吳工要不要助理。 但是作為一個實際工作中的普通的建筑師并沒有節目中的光鮮亮麗的事務往往會很雜,設計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 在目前的中國,很多建筑設計單位其分工非常細致,大部分分為方案組和施工圖組。
不論方案組、施工圖組,各分組長都會統一協調于項目建筑師,即設計負責人,這些建筑師分管不同的項目或好幾個項目,掌管手中項目的理念、進度、質量、細節以及同業主銜接溝通。 而他們最終都將統一協調于所在設計機構的主任建筑師或總建筑師。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GSD 岡德樓Gund Hall 1. 實習階段 該階段還不會做建筑師的日常事務,相對比較自由。在這個期間你可能不會獨立完成太多的某個建筑項目的設計,但是多半會參與其中。 具體的事務則因單位有所差別,比如會讓你提交概念性方案,以及完成深化方案的各類圖紙,還會讓你做一些分析,可能的話,還會接觸到建筑施工圖。 這些事務最終會讓你對建筑設計行業整個流程有部分了解。 2. 初期工作階段 這個階段你接手的事務較之實習期,會更完整,也會更繁瑣,技術上難度當然也會增加。
3. 工作階段 這個階段基本上是熟悉自己崗位工作之后的常態,也就是建筑師具體在做什么。每天的工作都不盡相同,總的來說——
這樣一來,建筑師每天都會處理手頭好幾個項目的很多事務—— 比如整改調整設計、接發文件圖紙,比如填一些與項目有關的表格等,比如針對性地核實造價、馬上完成某類圖紙的設計、花去一個上午接待親自前來討論項目的業主,或者告訴你一些不幸的事,比如我們換地了、我們老板pass掉你們的設計意圖了,等等…… 其實建筑師的日常工作繁雜,充實,疲憊,令人頭疼。而通過你的努力,也會為項目的完成和建成感到些許欣滿和自豪。 2 泛景觀及園林設計 古代中西方皆沒有景觀設計的概念,僅有只服務于統治階層的園林設計(設計師稱造園師或匠人),直至近代自由民主的革命推動下,更多的普通民眾能夠享受到公共的園林從而推動了景觀設計專業的誕生。 這次寬泛地把景觀/風景園林放在一起概述,如有偏差之處還請諒解。 景觀設計職責較寬泛和綜合,包括硬景(道路鋪裝,座椅,雕塑等等)和軟景(綠化,水體等等)設計。 植物是整個景觀的靈魂和關鍵點。 景觀50%以上的面積是植物空間,植物造就了景觀空間的生命。景觀的空間不是靠簡單的構圖產生的。植物本身會形成空間感。 但是還要申明一下—— 1. 不是種樹的種花的! 2. 不是小區搞綠化的! 3. 不能你家有個院子就幫你搞個假山弄個小河! 1. 實習階段 作為設計師助理,什么都需要關心,因為這是熟悉這個行業整體工作最重要的階段,也就是入門。 具體的工作包括:幫助設計師測量、幫助設計師一起去工地的時候記錄、學著繪制施工圖、對設計完成的圖紙進行編號、負責打印、負責協助搜集素材、了解各種景觀元素、植物品種、材料分類等。 當然這個階段應該有專人指導,同時也要對其工作進行驗收。同時這個階段也是應該不斷看工具書,不斷練習手繪及CAD的階段,應該想辦法多出去看,多問師傅,多積累,最起碼應該要入行了,能搞清楚基礎材料和名稱。 從合同前期勘察到后期項目的落實,深度跟蹤完整的項目會讓你真正的學到東西。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職業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公司,不斷充電,提升自己,否則你只能被選擇,沒有主動權。 2. 初期工作階段 這是個要求技術性的工作階段,需要按照設計師的草圖和構想來細化施工圖的工作崗位,但這個崗位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驗證以前作為助理在工地中看到的接點材料等工程事務是否合適現實工作,需要按照設計師思路來完善圖紙,也可以通過完善別人的圖紙學到別人的設計思路,比如平面CAD、植物配置構圖等等。 這個階段的時間大致應該在2-3年,通過這2-3年的實際磨練,應該能掌握如何去設計,設計的一些基本技巧。 同時在這個階段,需要多去研究,多感受生活,培養自己在設計以外的一些興趣,比如了解客戶的生活方式,并去體驗,或者趁著假期不斷去各地采風,學會有一副屬于設計師的眼睛,做到眼光獨到,并能有一定的審美。 3. 工作階段 這時應該能獨立去設計案子了,不僅能考慮功能,也要學會考慮工藝、以及造價,有自己的審美觀,并養成享受生活的態度;以自己的世界觀,結合客戶的需求幫著客戶安排生活,也就是項目負責人/項目經理。 這里要重點說下要想做好景觀設計格局需要提高。如果為了做景觀只從景觀角度出發,我想景觀只會成為建筑規劃的附屬品。 3 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強的學問,既要有設計師對業主建筑室內、外的第六感性,又要有對使用功能理性的思考。成為優秀的室內設計師的門檻是非常高的。 很多人認為室內設計行業無門檻,是錯誤的。其實是因為前幾年房地產大熱,室內設計行業供不應求所導致的畸形的現象,人才短缺,所以會低門檻或者無門檻招收一堆小白打雜用。 現在的室內市場魚龍混雜,真正的設計師恨透了所謂“買施工送設計”的套路,大部分人其實只是披著設計師外衣的銷售。 1. 實習階段 如何能避免自己成為一個“銷售”?首先在大學和實習階段完善專業的室內設計師必須具備的一下基本功——
前期能進入正規的公司或工作室學習對個人提升非常重要,有一個好的師傅引領你,使你不僅僅停留在自己積累的理論知識里,而能參與到規范的設計流程里,擁有更優質的甲方和項目資源。 2. 初期工作階段 經過實習期的積累,你會慢慢了解室內設計項目包含的大致基本流程為—— 可以看出與其他設計師相比,設計過程中的許多細節需要設計師親自把控,在施工現場的時間也會比其他設計師更多。 同時室內設計師與甲方(即業主)的接觸會更加頻繁和緊密,除了需要掌握專業技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與人交流,打交道的能力。不僅僅是保證自己設計質量合格,讓業主能夠接受你的設計才是關鍵。 以家裝為例,室內設計師會更加細致地去了解業主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是不是左撇子?愛看書還是玩游戲?喜歡在家招待客人還是常常一個人宅在家?…… 因這些了解而做出的設計的細節體現出對業主的體貼,設計也更加有溫度有靈魂。 如前段時間火遍網絡的日本設計師本間貴史神級爆改46㎡老公房的案例—— 患遺傳性共濟失調的19歲少年和母親艱難生活 遺傳性共濟失調,癥狀跟漸凍癥類似 設計師親身感受輪椅進出狹窄的屋門 特制的方便出行的電梯, 注意頂部作為觸發開關的彈簧, 當有人站立時不會啟動 每個房間都不同的特制扶手 考慮母親白天方便照顧兒子和 夜晚休息不被打擾的需求 從日本特制的折疊門和隔音窗簾 種種小細節,不一而足, 以至于少年看后激動地忍不住大哭, 而觀眾看后也是對其細致的匠心感到由衷地敬佩 可以說室內設計師需要更加全面的能力,在工作的前幾年里都是閱歷和經驗的積累階段。在這時如果不能堅持初心,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辛苦的設計工作而妥協和屈服,或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銷售”或“老板”,但絕不可能成為優秀的室內設計師。 3. 工作階段 這個階段你應該能獨立負責室內設計項目的全流程,工作的重點也從具體的方案稿繪制變成整體風格的把控、尋找客戶資源上,成為公司的設計總監或者合伙人。 擁有深厚經驗的你應該有了明顯的個人風格,會注重凸顯品牌意識。 此時有點從技術再回歸到對最先進的設計理論的注重上來。以此來確定團隊的規劃、定位、協作以及跨界的交流發展上。可以說這是個展現個人魅力的階段,營銷自我的階段。 青山周平,日本建筑師/室內設計師 因在夢想改造家節目中對南鑼鼓巷極小住宅改造名聲大噪 部分資料來源:@Chilly(知乎)、@許歸(知乎) 其實除了上文提到的, 設計師的職業發展還有許多的可能性, 不管將來如何選擇, 做著與設計相關或不相關的工作, 我想“設計師”都將是你我一生 抹不掉也不愿抹掉的標簽。 這行確實很辛苦,令人感到不公或不甘, 當你畢業之時,毅然選擇踏入這行, 只因你足夠熱愛,足夠努力, 一定能達到夢想的彼岸。 “SketchUp吧”愿做你最鋒利的劍, 踽踽前行的設計路上助你一路披荊斬棘。 加油!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
/1